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漫长的季节里,反复爱上港西镇

转自:上海崇明 2024-01-02 14:33:42

生长在崇明,生活在崇明,

总会在漫长的季节、不同的瞬间,

反复爱上吾哩诗意的小岛。

我们开设#反复爱上崇明#系列,

小编带您一起,

陆续走进崇明十八个乡镇,

感受它们各自的魅力。

陷入“乡恋”的港西镇

这里,有静谧诗意的绿,也有层林尽染的彩。

这里,一条条老街各有风韵,拼搏的精神扬帆起航。这里,稻田无边,花意绵长,瓜果飘香。

这里是崇明岛的中部,一个能让人陷入乡恋的地方。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港西镇。

走近港西的咫尺人文

港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西,因地处双港河之西而得名。2000年12月,原港西镇与原港东乡合并成新的港西镇。滧港盘踞,水生文韵,港西镇积淀了丰厚的历史资源,一条条老街、古镇孕育而生,各有情怀,给这座人杰地灵的小镇带来了鲜活的人文内涵。

界牌镇,俗称“蚌壳镇”,位于港西镇老滧港西岸,团结村区域,因以流水为界,即南北向的界牌港流经该镇而得名。集镇名称始见于乾隆《崇明县志》卷一《沙镇》“界牌镇,距城10公里”。相传早在开发沙田时,有陈、王、俞、蔡四姓,先后世居于此,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该镇曾经是商贸繁荣的乡间集镇,全镇开设了各类店铺三十余家,后因地理位置等原因逐渐被冷落。新时代下的界牌镇景色优美,一个人走在沿河的林间小路上,听听老街的故事,回味悠长。

在界牌镇所在的团结村,还坐落着一座思蓼山庄,是中国航海巨子、中国第一位外洋轮船长陈干青的故居。这座建于1935年的山庄,2006年被列为崇明县文物保护单位。思蓼山庄占地9.5亩,二进三院,既有北京四合院风格,又兼具江南水乡韵致,尽显崇明先民在构造宅邸上的智慧和才干,可成为崇明旧时民居的标本“化石”。山庄内设有陈干青后人增置的博物馆,收藏着近万件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能了解陈干青的成长励志故事,还能感知他爱国、爱民、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港西镇还有一条排衙老街,位于老滧河西岸,该街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筹建。东西向街道,石板街面,长约300米,跨老滧河两岸,市房建有凉棚,早年有安徽、南京等外地商人来开设店铺。抗战开始后,老滧口海运受阻,排衙逐渐被冷落。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崇明围垦时期,大批人员驻在此地,排衙老街又进入另一个兴旺时期。至二十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这里仍比较热闹,九十年代一些街面房拆除,街貌破坏,该街镇逐渐衰落。如今走进排衙老街,从保留的老宅、传承的店铺中,依稀还能看到一些以前繁华的痕迹。

港西镇镇区的西南角、陈海公路北侧,西临小竖河,还有一座沈家湾镇。该镇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渡船港流经沈家湾分出支流,向北转成九十度弯势,当地人称这一段渡船港为“湾河”,集镇就建在这弯势河段的周围。因集镇建在河港转弯地带,又因有沈学如率先落户于此,人们就称之为“沈家湾镇”。上世纪中期,该镇上建有很多住宅以及众多商铺,曾繁华一时。未来,沈家湾或将改旧貌、换新颜,转型成为拥有古街文化区的口袋公园,塑造时尚怀旧的中国式风貌,彰显沈家湾本土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老街旧事。

畅游港西的休闲文旅

港西镇,既有毗邻崇明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还有被誉为“瀛洲果蔬之乡”的资源优势,更有“半林半城、水景交融”的生态优势,林、田、路、水、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田园画卷。港西镇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小镇,让游客尽享“生态之美”、“田园之美”、“人文之美”。在这里,不管是游园赏景、民宿体验,还是亲子游玩、田间采摘,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款“文旅产品”。

高家庄生态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旅游推荐单位,占地面积1000亩,是一家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会务、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庄。园内林木茂盛,地势崎岖逶迤,造景相映成趣。在高家庄,“吃”有飘香农家土菜馆,“住”有特色蒙古包,“玩”有各种项目丰富多彩,让您尽情畅游,笑意满怀。

江南三民文化村,以江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民俗、民族文化元素为主题,人文汇聚,风清水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展示和传承的重要基地。文化村内主要景点有中华龙宫、崇明土布馆、长寿博物馆、如诗根艺馆、陶行知社会生活园及以衣、食、住、行、艺、玩、商为分类的系列展示馆。景区用生态做基调,以文化为灵魂,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深深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中外游客。

位于港西镇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北双村, 农田有序工整,道路笔直整洁,小河流水畅通,林木葱郁成荫,农宅利落干净。北双村打造了三湾公路沿线休闲旅游点,并用生态、产业、人文,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这个一年四季有花看、有果吃的小村子,如今俨然成了一个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港西镇的各个村里,错落着很多口袋公园,小小的地方有着大大的功能。合欢公园可以放风筝,可以休息闲聊,可以悠闲垂钓;团结乡村公园如同世外桃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双津口袋公园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返。小公园内还有健身器材,村居民也能来此锻炼身体,或者漫步于林间,悠闲自在。

除了多处景区景点,港西镇还有一些农庄、民宿、美味打卡点等,也能让人流连忘返。在半日闲农庄,听一场稻田音乐会,参加一次农事体验,享受一顿长桌宴,都是让人难忘的回忆;在九园草堂民宿,和主人共赴一场国风盛宴,新奇又美妙;在一尺花园,悠悠古韵中品味一杯醇香咖啡,惬意又放松……港西镇的文旅慢生活,值得慢慢去体验。

沉醉港西的四季果香

港西镇的夏天,是一场颜色与香气的果味交响乐。港西镇是崇明有名的“瓜果小镇”,镇域内大面积种植的水果有草莓、葡萄、翠冠梨、水蜜桃、西瓜、火龙果、无花果等,尤其到了夏季,各类瓜果香气扑鼻,让这个生态小镇随处弥漫着一种甜香的气息。

在崇研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葡萄是主打品种。每年夏季走进合作社,翠绿的、紫黑的、暗红的......各个品种的葡萄晶莹剔透、沁人心脾。除了葡萄外,合作社还种植有翠冠梨、水蜜桃、黄桃、火龙果、红美人、芦穄等各种崇明地产水果,让清新果香贯穿四季。

眼下,草莓开始陆续成熟,在港西镇假日岛农庄的草莓基地里,阵阵浓郁的草莓香气扑面而来。走进种植大棚,丛丛翠绿的草莓秧间,大小不一的草莓从中探出脑袋,有的色泽红艳,有的白里透粉,很是诱人。每到这个季节,假日岛农庄总是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岛内外市民游客前来采摘,尤其到节假日,基地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常规水果,在港西镇上海沐易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还“落户”了一种国内市场非常罕见的泡泡果,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经上市便引起广泛关注。此次成功引进、栽培、繁殖泡泡树,不仅填补了崇明市场的空白,也对于丰富崇明经济林栽培树种、增添新的果品种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港西镇还积极探索“电商+”“+电商”的新模式。“北双云流电商产业园”规划有创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种植示范基地、加工示范基地、直播培训基地、主题体验区等功能区域,是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研发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园区。依托“北双云流电商产业园”,港西镇形成了以翠冠梨、葡萄、水蜜桃、火龙果、芦稷等各类崇明特色鲜果、地产农产品为主的创新型种植、配送、直播示范基地产业链,把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优势相结合,让港西镇的水果和其他农产品插上“云翅膀”,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宜居港西的新新家园

穿行在港西镇的乡间小道,呈现在眼前的风景让人无比舒畅。道路两侧树木成林、灌木丛生,红花点缀其中,美丽灵动;一排排房屋宅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中栽种的花儿竞相绽放,为乡村增色添彩。宜居的港西,启动“乡村共享家”创新乡村治理项目,打造一处处新新家园,提升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乡村共享家”创新乡村治理项目平台,由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志愿服务、和谐村居等乡村治理中,激活畅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全镇12个村在指导下,结合本村在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和短板,各自提交治理“金点子”,并不断完善优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乡村共享家”项目开展以来,各村在乡村治理中的痛点、难点一一被化解,村容村貌增“颜”提“质”,河道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基层邻里更加互助友爱。同时,基层堡垒的凝聚力、党员的战斗力、村民的自治力、党群关系的黏合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村民们开始为乡村治理献计献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最终人人都是受益者。

在新港村,党员带领村民在村主干道、村民小组主要道路两旁和荒废的公共区域种植灌木类花卉,形成3.75公里的景观绿化带;清理各村民小组居民点周边的大件垃圾堆、民沟旁倒伏的树木残枝;党员们主动带头,并号召群众做好宅前屋后的垃圾清理;与花农对接,购买花籽,再分发给村民,让大家在宅前屋后播种。村民们积极响应,掀起种植热潮……“村里的环境‘大变样’,好像住进了小花园里,每天心情都很舒畅。”村民们赞不绝口。

明南佳苑作为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混合小区,建成以后,一直存在着城乡融合的问题。村民们在搬入商品楼后,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村民总会在楼道里堆放一些老物件以及一些家里不用又不舍得丢弃的物品,或者在绿化带里种一些蔬菜,这样一来,影响了购房居民的正常生活。依托“乡村共享家”项目,明南佳苑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开展“美丽天井”“文明楼道”“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等各种自治行动,打造村居民喜欢的舞蹈房、亲子乐园、烘焙室等活动阵地,不断满足小区村居民对美好社区的期盼,让住在小区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归属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谱写港西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善治新篇章,港西镇不断打造宜居新环境,提升村居民的家园幸福感。

半城半乡新老融合的港西镇,

文旅精彩果香弥漫的港西镇,

美丽宜居幸福善治的港西镇,

你有没有爱上呢?

记者:李琳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