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小孩的抽动症会持续到成年吗?
医生,听说过了青春期后,抽动症就会消失?
医生,男孩子的发病率高,是不是男孩子的抽动症更容易持续到成年期啊?
医生,小朋友的爸爸现在还有一点抽动,他会不会也像爸爸一样会持续到成年?
医生,…….
医生,……..
好好好!你们的问题袁医生都收到啦!安排!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就是大家说的抽动症,tic一词是从法语tique演变而来,原意是扁虱叮咬牛马时,后者出现迅速、急促的皮肌收缩。这个词很形象,也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
眼部肌肉的快速收缩眨眼;
面部表情肌的快速收缩做鬼脸;
控制声带肌肉的快速收缩发声音;
肢体肌肉的快速收缩抬手、抖腿等等;
腹部肌肉的快速收缩吸肚皮
……
了解了抽动症后,今天袁医生引用2023年3月发表在《Mov Disord》杂志上的一篇文献《Early-Life and Family Risk Factors for Tic Disorder Persistence into Adulthood》来解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作者同样也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抽动症孩子的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痊愈,但是有多少比例的孩子会持续到成年期以及与持续抽动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均未知。
为此,作者团队在瑞典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研究纳入了3761名儿童时期诊断为T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儿童时期开始确诊并在成年期确诊的患者列入“持续抽动障碍(Persisting Tic Disorders)”组,研究者不仅统计了持续性抽动障碍组占总体的比例,而且对包括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最高教育水平)、儿童时期诊断精神共患病、精神病家族史、围产期并发症数量、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家族史在内的持续性抽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研究发现20%(754人)的病例会持续到成年,儿童时期确诊TD共患病的孩子 (特别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广泛性发展障碍和焦虑障碍)以及一级亲属精神障碍家族史(特别是抽动和焦虑障碍)是持久性的最强风险因素。而社会经济地位、围产期并发症数量、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有点复杂,没关系,袁医生准备了一张干货表格与大家分享!
这些数据确实会消除一些家长的焦虑,但是对另外一些“踩雷”的家长似乎有些不太友好,估计这会儿辗转难眠,想到孩子长大后还会面临着抽动,可能这个时候已经在抹眼泪了,袁医生还想提醒您,如果很不巧,小朋友们“中”了某个潜在的危险因素,也不要过分焦虑,虽然有一部分孩子会持续到成年期,但是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抽动或不受抽动的困扰,作为家长现在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安全感十足的环境(首先家长自己别焦虑哦),做好病情记录及时反馈医生,通过正规地治疗抽动障碍以及其共患病后,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撰文 |袁 芳
编辑 |刘炫言
审阅 |徐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