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为所有乐器中最百搭的一个,在音乐历史上绝对拥有着最多的合奏CP,比如钢琴与声乐、钢琴与小提琴、钢琴与管弦乐队......
但钢琴与钢琴的重奏组合,你有听过吗?
许多伟大的作曲家也醉心于双钢琴这一形式,如巴赫、莫扎特、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巴托克、德彪西等,都为双钢琴写作作品。
今天就和八音一起来了解,双钢琴音乐背后的故事吧~
01
双钢琴的历史
双钢琴是属于室内乐的一种形式,“室内乐”一般是指为小型器乐组合而写的音乐,一位演奏者演奏一个声部,最初常常在私人环境中进行表演,或是在公开场合的小型音乐厅中进行演奏。
作为室内乐的一个分支,钢琴重奏包括联弹、双钢琴重奏及多架钢琴的重奏,而最早的双钢琴作品出现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用于双古钢琴的重奏。
18 世纪,双钢琴这一演奏形式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764年莫扎特与其姐姐在英国公开演出时,双钢琴开始面向公众,随后为听众逐渐所接受、欣赏。也正是在莫扎特时期,双钢琴的作品才正式出版。
双钢琴音乐是两位演奏者各使用一架钢琴进行合作式的演奏,两架钢琴赋予了双钢琴音乐更生动、更丰富的表现力。
02
双钢琴的演奏
在演奏双钢琴作品时,每位演奏者都可以在一个完整的钢琴键盘自由穿插流动,强奏时,可以将两台钢琴叠置铺满主要音域,又可以重叠强调部分音区,音量比一台钢琴大得多。细腻描绘时,背景的支声部又可通行无阻地上下起伏流动。
作曲家也可以将音乐作品的织体写作得更加复杂,因此这种演奏形式受到了很多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的青睐和推崇。
被誉为“20 世纪十大钢琴家之一”的阿格里奇和她的朋友们是推动双钢琴音乐的领军人物。而今中国的双钢琴演奏也如火如荼,相继产生了“海•上”钢琴二重奏等多个专业双钢琴组合,越来越多的钢琴独奏者将目光投向双钢琴演奏。
02
双钢琴与《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作品,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而这部作品自面世后受到强烈反响,也由此延伸出了柴可夫斯基改编的音乐会版本,以及各种乐器的改编版本。
双钢琴改编版的《胡桃夹子组曲》也是其中最常上演的版本,钢琴利用宽广的音域,演奏丰富的音响,甚至可以模仿交响乐队发出辉煌的声音,完美演绎《胡桃夹子》舞剧音乐。
而这部双钢琴作品即将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家庭音乐会舞台中奏响!
9月29日,经典故事音乐会——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即将上演,一起聆听这部奇妙童话的双钢琴演奏版本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乐会亮点抢先知!
双“乐器之王”
现场演绎德国经典童话
用一场音乐会的时间
做一个关于所有人童年的梦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爷爷为芭蕾舞剧所谱写的《胡桃夹子组曲》,是一组充满着梦幻、童话、甜美的音乐作品。
而不同于原版的交响编制,本次音乐会将通过两台三角钢琴,两位钢琴艺术家现场的“二十指指尖芭蕾”来呈现。家庭音乐会的好朋友叶子老师也将用她充满故事性的嗓音带领大小朋友们一起做一场有关所有人童年的梦。
互动式亲子音乐启蒙
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互动的音乐会
《胡桃夹子组曲》中的音乐都有着较强的地域特色,中国的茶,阿拉伯的咖啡,俄罗斯的舞步……仿佛每个音符背后都像胡桃夹子一样笼罩着奇幻又神秘的色彩。
音乐会中将演绎的曲目所具备的“舞曲”特性和恒定的节拍非常适合给大小朋友作为欣赏古典音乐的入门作品。在音乐会现场也将结合故事情节,通过童谣学唱、舞步模仿、音乐即兴、互动协作等创意式家庭互动环节让大小朋友们一起参与到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中。
“海•上”钢琴二重奏现场演绎
双倍的梦幻、童话、甜美
“海•上”钢琴二重奏由两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海派钢琴家方旻、钱蕊嫣组成。她们在相似的艺术成长与长期的合作经历中,建立起彼此间的音乐共鸣。
两位钢琴家皆生长于上海,对于海派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与身俱来的使命感,她们身上散发着一种上海女性独有的魅力,让悠扬的钢琴声流于指尖,双琴合鸣,相映生辉。
钢琴丨方旻
钢琴丨钱蕊嫣
叶婷
不可多得的双“乐器之王”现场演奏!
9月29日,来家庭音乐会,
给各位大小朋友们送上双倍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