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岁的许阿姨,1年前因乳腺癌而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奇怪的是,术后1月不到,左上肢便出现了凹陷性水肿,远远看过去,胳膊肿成一个粗壮的“水桶”,模样可怖,与此同时,许阿姨的左上肢皮肤及皮下组织也出现了变硬,抬手费力等症状。
心急的许阿姨辗转多院求医,均疗效甚微,万般无奈之下,来到了瑞金医院。
原来是淋巴水肿
经灼伤整形科刘琰主任、瑞金医院特聘广慈教授章一新主任等多位专家会诊,结合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许阿姨被确诊为左上肢淋巴水肿。
医生介绍,肢体淋巴水肿多发于乳腺癌/妇科肿瘤根治后,属于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乳腺癌根治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高达51.8%,妇科肿瘤根治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高达37%,因此常常被称为肿瘤患者的术后之“痛”。淋巴水肿的早期表现为可消失的凹陷性水肿,随着病情发展,肢体愈发肿胀且不消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渐变硬,晚期则形成象皮肿,形如大象腿,外观丑陋。
这种疾病通常较难完全治愈,但均可治疗提升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有手法引流,烘绑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绷带、弹力服,药物治疗等技术;手术治疗包括淋巴结组织瓣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管-淋巴管吻合、脂肪抽吸、人工淋巴管移植、干细胞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测等进行综合评估,经MDT团队综合讨论后制定方案。
超显微外科技术精准缝合
“薄如蝉翼”的淋巴管壁
7月上旬,经灼伤整形科、康复科、放射科、超声科、乳腺外科和妇科等学科综合讨论后,为许阿姨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术前用荧光摄像系统对患者进行了淋巴管定位,7月19日,由瑞金医院特聘广慈教授章一新主任带队,在冯少清、李学川、李科等医生的倾力配合下,灼伤整形科首次应用超显微外科技术,为许阿姨完成多处管径为0.1-0.5mm之间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历时13个小时。
术中,使用高倍手术显微镜将术野(备注:术野为医学术语,就是指手术时视力所及的范围)放大60倍以上,仔细寻找比头发丝还细的功能淋巴管和微小浅静脉,通过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将二者进行吻合,成功重建淋巴回流通路,从根本上为许阿姨解决了淋巴水肿的病因。
“淋巴管的管壁又薄如蝉翼,非常细,缝合难度非常大,需要医生不仅拥有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显外科经验,还要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避免外界的干扰。”瑞金医院特聘广慈教授章一新主任介绍道。
术后1周,许阿姨恢复良好,不日便出院了。据灼伤整形科刘琰主任介绍,“超显微外科技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应用完善,希望能为众多淋巴水肿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下肢淋巴水肿治疗前后比较)
(上肢淋巴水肿治疗前后比较)
灼伤整形科-淋巴水肿专病门诊(总院)
每周五上午
相关淋巴水肿MDT团队涉及灼伤整形科、放射科、超声科、乳腺外科、妇科、康复科等多位专家,涵盖吲哚菁绿淋巴显影、淋巴结组织瓣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手法引流等多项淋巴水肿相关前沿诊断与治疗技术。
素材:灼伤整形科 李学川 李科
编辑:张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