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文章详情

瑞金医术 | 这个技术让垂体瘤患者治疗更精准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3-08-16 21:17:04


18F-Fallypride PET/MR DRD2显像在泌乳素细胞腺瘤精准化治疗方案中的应用


编者按

瑞金医院内科奠基人邝安堃教授曾教导学生:“做学问,不要只做别人做过的事情。”是的,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医学更如是。百十年来,“勇于创新”成为了所有瑞金人的精神内核,他们坚持完善科研体系,坚持把创新成果写在病人的健康本上。今天起,我们将推出2022年度“瑞金医术”系列报道,揭秘这些前沿技术……

01.

三个月没来月经… 


今年30岁的小橘因三个月没来月经非常焦虑,总怀疑是运动、减肥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再加上长期以来的精神萎靡,朋友建议她空闲时去医院查一查。小橘来到当地医院,经一系列检查发现她的泌乳素高,核磁共振显示她患有泌乳素细胞腺瘤。



02.

原来是垂体泌乳素细胞瘤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5%,人群年发病率为7.5-15/10万人,而其人群的发现率可高达22.5%。其中泌乳素细胞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亚型,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40-66%。根据目前我国14亿人口计算,每年新增泌乳素细胞腺瘤病例数大约为6~12万人。治疗方面,泌乳素细胞腺瘤首选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线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溴隐亭和卡麦角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性腺功能及降低泌乳素水平,有效率可达75-90%。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可引起停经、泌乳、不育不孕、视野缺损、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明确告知小橘这个病可能影响生育,但小橘和先生还是非常想要孩子。因此,医生建议她服用药物溴隐亭控制肿瘤和泌乳素水平,可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泌乳素未能恢复正常,月经也迟迟没有来潮,因此也一直没有能怀上孕,这1-2年的药物治疗是无效了。


据查,约有10-25%泌乳素细胞腺瘤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称之为耐药病例。这部分耐药病例是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小橘便是这部分人。



03.

PET/MR显影能早期评估患者药物敏感性


我院神经外科-垂体泌乳素瘤诊治中心主任吴哲褒教授长期致力于泌乳素细胞腺瘤的药物和临床治疗研究,尤其是对于侵袭、难治性泌乳素细胞腺瘤,系列临床研究确立药物治疗取代传统高风险外科手术的新理念,并写入《中国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中。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在用药前甄别肿瘤是否对药物治疗敏感。也就是说,如何在治疗早期评估患者药物敏感性,从而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吴哲褒教授团队前期系列研究发现,药物作用的靶点是肿瘤细胞表面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 DRD2),其低表达者表现为耐药。近年来,PET/MR的出现推动了多模态影像学的发展,该核医学设备目前在我国国内装机量甚少(不到10台)。吴哲褒团队首次应用18F-Fallypride显影剂,通过PET/MR这一先进的设备,对泌乳素细胞腺瘤患者在体显影并检测DRD2表达。PET/MR结果显示,患者DRD2高显影,其SUV值高者,对药物治疗敏感(下图的上面一列);患者DRD2低显影,其SUV值低者,提示其耐药,需手术治疗(下图的下面一列)



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内分泌杂志《Endocrine》(见下图)。这也是垂体泌乳素诊治中心团队多年围绕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药物治疗研究的一个临床转化案例:先通过临床到基础,提示DRD2表达决定治疗效果;再回到临床,通过PET-MR对患者在体DRD2显影,在治疗前对肿瘤的药物治疗敏感性进行判定,高表达者药物治疗敏感,而低表达者治疗耐药,从而实行分层治疗和精准治疗,节省医疗资源,极具临床实际意义。



(向上滑动查看)


素材:泌乳素瘤诊治中心

编辑:张子晴


 

欢迎转发点赞




服务号

欢迎关注

公众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