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企业呼声 共商前沿发展
——嘉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正华调研手记
“加快工业互联网集聚发展,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是嘉定由制造业大区向制造业强区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嘉定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集中度、显示度、贡献度的重要体现。
近期,我带着这一课题,先后到区科委、区经委调研,了解工业互联网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我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以及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情况。总体感觉,我区育优做强新动能的氛围浓厚、各项工作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推进的速度、广度、力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我还分别走访了嘉定新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2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以及4座智能工厂,和负责人交流探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实地感受到了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和相关企业从中受益尝到的“甜头”,也引发了自己对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思考。
针对企业实际 梯次推进
调研中了解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在认识和行动上有一定差异,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内生动力和自身能力还不强。在现有经济大环境和资金、技术等条件下,要求制造业企业全部“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并不现实,政府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应注重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因企施策、梯次推进。对头部型、新引进类企业,应鼓励其直接高起点建设;对规上类企业,如果条件、实力尚不足支撑全面改造,应支持其以局部改造、升级改造的形式实现提升;对有意愿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区内成熟的平台和服务商,提供标准化、模块式的初步解决方案,帮助其以较低的投入实现节能增效、降本减存。
结合产业特征 提高政策适配性
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政策的制订出台也要有“加速度”,通过及时的调整、完善、弥补,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适配性和精准度,跟上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除了科技、产业部门以外,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跨前,对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有前瞻性的思考、针对性的举措、创造性的突破。比如,要对“智能工厂”的规划建设标准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对其同传统型工厂的区别视而不见,仍然用“一把尺子”来作为标准,是不科学的。又如,要提前考虑未来大规模、大体量应用所需面对的用能负荷,及时规划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大型数据中心及电力等配套能源建设。
聚焦重点企业 发挥头部效应
嘉定目前拥有区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企业11家、培育企业8家,重点打造的嘉定新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入选上海市首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试点园区”,落地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核心企业20家;我区已有16家企业获评市级以上智能工厂企业,其中有3家获评国家级荣誉。我们要发挥好这些企业的先发优势、龙头优势,通过引领示范、辐射推广来带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智能制造能级水平。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园区、企业的宣传推介,搭建促进本区企业产需对接的平台,推动处于供应端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和处于需求端的制造业企业双双增量提质。应进一步优化对企业的扶持政策,除了补贴、奖励等常规手段、短期刺激之外,还可以探索通过政企战略合作、提供应用场景等方式,支持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在本区的应用和推广,帮助其持续发展壮大。
本课题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所以先去调研的是较成熟的园区和成功的头部企业,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交流和探讨。后续自己要继续深入,尽量多走一些企业,多去有需求、有困难的企业,多和负责人、技术人员、一线工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呼声、掌握实情。从人大工作角度来讲,本次调研还要注重发挥好代表的作用。我区现有十多位来自制造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区人大代表,可以从他们口中听到客观、专业的意见建议。近期,我将在继续调研企业的同时,尽量多走访相关代表,围绕企业需求、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多了解情况,认真研究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让本次调研能够更深入、更扎实。
编辑: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