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罗德奖学金上海获得者:学霸炼成记
分享至:
 (27)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晓易 2015-12-09 18:27
摘要:拿到号称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的复旦毕业生巩辰卓,是一个怎样的学霸?这是一次现身说法。

 

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获得者名单7日揭晓,复旦大学毕业生巩辰卓、清华大学任娜瑛、浙江大学毕业生张淳映、北京大学张婉愉4人在这项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项目中脱颖而出。

 

明年,他们将带着每学年至少50000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奖学金,以及任选专业的资格,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专业,与世界舞台上的领袖人物共同享有“罗德学者”的称号。

上图:巩辰卓参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海峡寻新”论坛。

 

上海观察联系上了4位获奖者之一的巩辰卓,他也是复旦2011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毕业生,目前他仍远在非洲。以下为采访实录。

 

学霸秘诀:有兴趣、效率高

 

上海观察:你在大学前的学习经历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一路走来都很优秀?

 

巩辰卓:我是在北京一所普通的小学通过一次全市的统考,考入了北京八中。八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能够和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学习生活,对我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想我在高中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大考也基本没进过全校的前十名。

 

但我最特别的点可能是我做任何事情都十分投入,甚至是像打羽毛球。我当时校服裤子在膝盖部分都是破的或是有补丁,就是因为打羽毛球经常救球,长久以来磨破的。

 

上海观察:听说你一开始被复旦录取,读的不是社科大类,大二才转到属于社科大类的国关学院,为什么要转专业?

 

巩辰卓:我最初是在哲学学院。我一方面十分喜欢哲学系自由而有深度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我可能会感觉讨论的问题有些过于“形而上”。最终也是由于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让我决定转系到国关学院。

 

上海观察:我了解到,你在大学四年里去了六大洲交流实习,你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些交流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巩辰卓:首先还是要感谢复旦和国务学院提供的平台,我很多项目是通过复旦内部申请的。其中不少是有全额资助的,因此总体开销并不会很大。

上图:坦桑尼亚支教的最后一课。

 

同时,也有很多是我自己主动去寻找的项目。有些可能是我直接通过谷歌搜索,然后主动和国外的教授进行沟通协调;有些是身边同学强烈推荐,然后去申请的。我筛选项目的标准主要是看项目本身的水准和是否提供资助。我不会为了交流而交流,一些明显是花钱出国的游学项目,我都没有参与。

 

交流中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心态上的改变。我的心态更加开放了,愿意倾听不同和多元的观点,并保持我独立的判断。这对消除偏见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我可能也更加谦逊了。因为见得越多反而越能看到自身的局限。当你和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交流时,你常常会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所震撼,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么厉害。

 

最后,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都是中国人。但我也会对所有我长期呆过的地方,有一种依恋和感情。因为那里有帮助过我的人,有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在身份认同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更加包容了。

 

上海观察:你的成绩是全院第二,体育也很好,你如何平衡好学习和兴趣爱好、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秘诀吗?

 

巩辰卓:最核心的秘诀还是在于兴趣吧。无论是专业课,踢足球还是做公益都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并不会觉得泡一天的图书馆是很痛苦的事情,不会觉得踢足球踢到抽筋是一件累的事情。因为我都很享受这些过程。也是因为有兴趣,我的效率一般会很高。

 

上海观察:毕业后你入选首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实习生,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坦桑尼亚办事处实习,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些欧美大国,而是选择了坦桑尼亚?

 

巩辰卓:当时我确实是有选择的,最终我们20个入选的同学有约一半是在巴黎。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坦桑尼亚有一定的感情,一直希望能回去。我很喜欢那边的人,很质朴也很简单。第二就是UNESCO的全球重点也是在非洲,我觉得非洲是自己真正能做些贡献的地方。

 

最后,我一直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多接受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成长,我当时有想象每天乘坐地铁去宽敞的UNESCO总部工作的生活,但感觉着并不是我希望的人生,我希望自己能在更有挑战的生活中历练自己,也是为了未来的理想积累经验与能力。

上图为美国华盛顿中心交换。

 

如何赢得“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

 

上海观察:罗德奖学金号称“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你觉得它主要难在哪里?

 

巩辰卓:关于是否是全球最难,我不是很确定,但应该确实是最难之一。它的难点在于筛选标准和筛选程序两方面。

 

首先是筛选标准,除了要求有非常好的学术背景外,还需要有学业以外的特长,并且需要有服务社会的经历和心志。

 

其次是筛选程序。候选人需要通过两轮Skype面试和终面。终面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面对那么多在各自领域极为成功的评委,能否简洁清晰地回答所有的问题,是需要很好的心态、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

 

上图:复旦毕业生之星评审答辩。

 

上海观察:能否简单地讲述你申请罗德奖学金的整个过程?你做了哪些准备?

 

巩辰卓:网申过后先是两个Skype面试,最终有16人通过,进入到最终在瑞金洲际酒店举办的晚宴和终面。

 

由于中国是第一次筹办,没有过往的资料,我主要是参考美国罗德学者申请的一些资料。我基本上把谷歌搜索到的前五页结果全都过了一边,但看了半天,核心的经验就是一点:做最真实的自己,表现出你的特点。因此,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反思自我,关于我的特点、目标和局限等等。

 

上海观察:终审面试是怎么样进行的?面试官问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么回答的?

 

巩辰卓:终审面试包括周五的晚宴和周六的个人面试。如果说在晚宴之前,我对自己还有一些期待,但当我看到其他面试的小伙伴时,我瞬间就淡定了。因为我知道即使我被淘汰,我也不会觉得非常可惜,因为大家真的都很优秀。

 

晚宴的设置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主要是为了促进评委和面试者之间的交流。当时评委是一起站成一排现身的,我当时一眼就认出了盖茨基金会首席代表李一诺,因为我有关注她的公众号“奴隶社会”(很有意思的一个公众号),而且盖茨基金会也是我非常希望加入的一个组织。因此心情还是蛮忐忑的,有种偶像见面会的感觉。

 

第二天终面我是3:10开始,但我不到1:00就到了。一方面是想早点到,适应一下场地,另一方面,更通俗的原因是我定的酒店退房了,我也就索性早点来了。

 

终面进屋的一刹那还是有些紧张,毕竟面试官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我的心态整体不错,我并没有特别看重结果,而是把面试看做了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一方面是向评委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要展现自己的特点与想法。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问题来自于盖茨基金会的首席代表李一诺。她问我:“你的个人经历十分特别,你认为在你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因素塑造了现在的你吗?” 

 

我当时主要提出了两点:一是家庭对我的影响。父母一直非常支持我追逐自己的兴趣与理想,无论我是去支教还是去非洲。另外包括像父母愿意放手,让我从初中开始就开始寄宿,这对我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我初中时相对特别的经历。其实我初中的时候很胖,加上脾气很好,基本没有生过气,我经常会是同学开玩笑的对象。可能是因为我受到的不是很公平的对待,让我对公平和正义有了一种切身的渴望与追求。这也是我支教时最让我惋惜的。因为我的孩子们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聪明,一样用功,但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他们真的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上图:海南博学村支教。

 

上海观察:你觉得你能够打动罗德奖学金评委,从16位候选人中最终脱颖而出的特质在哪里?

 

巩辰卓:这次除了学术方面,最主要考察的三个特质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社会和时代的大问题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深刻的责任感。而上述特质都恰好是我比较突出的。而关于这些特质的形成,我需要感谢复旦和国务学院。

 

复旦自由而宽松的氛围让我这个相对特别的同学可以有充分的空间追随自己的兴趣与理想,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国政专业课程对我的改变,可能用我同学总结的一句话非常贴切:“眼越来越冷,心越来越热”。对时代大问题的冷静剖析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刻责任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我还要感谢远征社,因为我是大约四年前通过远征社第一次支教,也从而有了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

 

上海观察:对于今后想申请罗德奖学金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建议吗?

 

巩辰卓:第一,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每一名罗德学者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背后是长期逐渐培养起来的兴趣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二,不要担心概率。其实我一度是想放弃申请的,因为手头事情比较多也有犯懒,看到0.7%的入选率就有点打退堂鼓。但幸好我最终坚定了决心。

 

第三,学会认识自己。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不应重复简历中的成就,而一定要生动形象地写出你自己的故事。你是谁?你的理想是什么?无论是个人陈述还是面试准备,本质其实都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无论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没有“精英”优越感

 

上海观察:你怎么认识“罗德学者”这个身份,你觉得这个身份将在未来给你带来什么?

 

巩辰卓:我个人并不喜欢把罗德学者定义成为社会精英。因为精英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内设了一种精英和大众的二元认知,以及一种衍生的优越感。我并没有这种优越感。

 

我认为罗德学者对于我更多是一种责任,因为我有幸能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青年交流,同时能在牛津大学学习,这样的机会本身意味着我对自己,社会对我都有更多的期许。

 

但相比这个身份带给我的东西,我更希望自己能不为这个身份所改变。有些东西是不应忘却的,包括我的公益理想,我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我对社会公平的渴望。我想说坚持这些最本真的东西会很难,因为会有很多外界的叨扰。但我希望自己能勿忘初心,笃志前行。

上图:学习之余做志愿者。

 

上海观察:明年10月,你将到牛津就读,你为什么要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商业管理的课程呢?

 

巩辰卓:我具体修读的项目还没有最终确定,我计划修读两个一年的硕士项目。现在完全确定下来的是商业管理学位,也就是MBA。我以前一直是对MBA有抵触的人。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直觉得里面就是有钱人刷简历,之后更好赚钱的地方。这是有一些偏见的。例如牛津的赛德商学院就非常重视社会企业和创造社会影响这方面的内容,有专门的Skoll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也有专门的创业小组课题,很多MBA学生就是社会企业的创始人。这些都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因为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积累经验,规划我的NGO蓝图。

 

而通过我个人的反思,我的局限不在于我对公益的热情,而是缺乏有效的方法论,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等等。其中融资能力十分关键,因为NGO运营不是没有成本的,而如何在非盈利的同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运作是很关键的。上述技能和能力本身是我希望通过MBA进一步学习的。

 

上海观察:学业完成后有什么计划?

 

巩辰卓:我到现在为止都从没有考虑过留在国外。我会回国先积累一些相关经验和资源,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需要看当时的机会决定。

 

我最终的目标还是在中国农村创建自己的NGO。通过我过去的生活体验,我逐渐认识到只有我在创造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时,我是最幸福的。

 

而我也意识到生活不是线性发展的,因此我并不希望把这个时间线规划的特别明确和细致(作为处女座我确实会有这样的倾向)。我深知自己未来会无法实现这些精确的规划。

上图:在坦桑尼亚和孩子们一起踢足球。

 

【关于“罗德奖学金”】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是一个世界级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

 

2012年罗德奖学金的全球录取率是万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难申请上的奖学金。罗德学者的评定标准则除了优秀的学术表现之外,还包括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本文编辑:李宝花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