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北京妈妈:政策巨变择校太煎熬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didi 2015-06-15 07:26
摘要:教育资源均衡化试点下,一个北京妈妈的幼升小择校经历。

 

教育资源不均衡,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北京也是如此。去年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招生政策上曾作过一次大胆的改革,这也一度让我遭遇了一段颇为煎熬的幼升小之旅。

 

今年来我家为幼升小取经的家长,比起去年的我们淡定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招生政策虽有微调但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改革使得教育资源被平均,学校间差距变小,择校的意义不大了。

 

我的如意算盘

 

我家在北京市东城区,房子和户口都在这个区域的和平里学区。和平里这边中央国家机关比较集中,中小学校的教学资源虽然比不上著名的史家小学、北京四中,但总体也挺不错的。加上我和娃爸的工作单位都在家附近,我们加班又是常态,所以也希望能在和平里片区里搞定儿子的学校,方便照顾。

 

东城区教委的这次招生改革之前,和平里学区公认最好的小学是和平里四小、和平里九小。四小活动多、九小竞赛强。早在儿子入学前一年的四五月份,我就托了一位朋友,想着如果不能划片上四小,就花点钱择校进去。朋友说没问题,到时候等着参加择校考试就行。

 

然而,到了当年10月份,朋友说情况有变,四小作为东城区改革试点校,招生形式要有大变化,具体情况还没有明确。

 

教育资源大重组

 

一天上午,单位正开着会,同事转给我一个微信,说是他某党报跑教育口的同学发的。看了微信,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晕,东城区教委这次动真格了!

 

微信的内容大体就是东城区作为全市改革试点,推行教育资源深度联盟,具体到和平里学区的改革内容是:和平里四小与和平里二小、东师附小合并;和平里九小与和平里三小合并;青年湖小学(片内比较弱的一所小学)和171中学(片内最好的中学)深度合作,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此外,片内一般校和平里一小新生将有30%直升171中学,同时大幅压缩和四小学生直升171中学的比例。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各大媒体报道证实,很多家长都“疯”了。因为,教委还要求所有适龄孩子必须通过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登记信息,建立唯一的学籍号,伴随终身。可以登记的对象包括:具有东城区正式常住户口及东城区房屋产权证(监护人持有)的孩子;父母均在京工作,且一方在东城区务工就业并缴纳社保,在东城区有实际住所并持有东城区暂住证的孩子。

 

这个登记非常严格,年龄卡在2008年8月31日之前,差一天系统也不能录入。最受制约的是非京籍孩子的入学,儿子幼儿园班上十来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小孩,最后成功录入信息并入学的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是借了同学家的房产证伪造了一个租房合同蒙混过关。听借房产证的这位妈妈讲,即便现在小学成功入学了,初中他们也必须回原籍读书,否则没有办法参加高考。

 

春节过后,具体的招生细节也慢慢浮出水面——和四、和二、东师附统一招生,老师混教,孩子小学六年在三个校区轮流上;和九、和三深度联盟,和九新生在和三上学,但是两个学校的老师各教各的。

 

洗牌后的纠结选择

 

就这样,原本最吃香的和四小学的优质资源明显被稀释了。同时,六年辗转三个校区,儿子小豆包既没有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作榜样,也永远都无法享受到小弟弟小妹妹倾慕的目光,这样的环境是我无法接受的。心心念念了一年多的和四小学,被我们果断放弃了。

 

我家是房户分离,户口对口的是和一小学,离我家远,交通不便,下了公交车还要走十几分钟;房子的对口的是著名的“菜场”小学——和三小学。

 

和三离我家很近,走路两三分钟,还不用过马路。孩子幼儿园组织去小学参观,去的也是这所学校。近距离观察下来,我发现和三全校都是二十多人的小班,老师也多是四五十岁的老教师,感觉都很和蔼亲切。反正和三也要跟口碑不错的和九合并了,要不就去和三?

 

和三之前接收的八成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此,我还专门去学校门口蹲守考察了两天,真是颇受打击——且不说孩子们一出校门就推搡打闹,高年级的更是满嘴脏话。一个马上就要小升初的六年级女孩,还被爸爸要求在小区门口摆摊卖东西,指标是卖掉300元的货物。

 

经过了这番考察,和九、和三这个深度联盟我也放弃了。

 

在这次改革中脱颖而出的,是青年湖小学。这所原本偏弱的小学和片内最好的171中学“联姻”后,实行九年一贯制,不用经历水深火热的小升初可以直升市重点171中学,这个怎么样?打了学校的招生电话咨询,得知招生工作已经全面被171中学接管。

 

青年湖小学网站上挂着公开择优招生考试的通知,但171中学的老师说没有这个考试了,没有共建,没有择校,只接受片内报名。还有一个信息让我对这个学校充满疑虑,就是他使用的是景山学校的5+4教材,而非小学统编教材。

 

几番权衡之下,最后我们去了户口对口的和一小学。

 

这番大动作的教育资源整合之下,最后的招生结果大体是这样的:号称没有共建择校的青年湖小学共招了8个班三百多个孩子(前一年据说只有五六十个孩子);原本最吃香的和四、和九小据说片内生源不足,收了很多集体户口的调剂生。

 

招生政策的变化,连带着我们小区的房源也打起了和九学区房的牌,房价开涨,而和四的老学区房据说单价有的降了上万元,与周边房价趋平。

 

快乐的小学生活

 

最后说说儿子小豆包这一年的生活吧。

 

和一小是篮球特色校,女篮队连续多年北京市冠军。孩子们进了学校后几乎每个人都报了篮球兴趣班、花样篮球训练班。小豆包经常自夸是灌篮高手,天天放学后篮球打得不亦乐乎,寒假也坚持训练。

 

和一小有自己的食堂,饭菜很对宝贝的胃口。入学前对这个没啥感触,后来和别人聊天才知道,没有食堂的学校都是给孩子订盒饭,冬天常常要吃冷饭,吃不饱也不能加。儿子入学到现在,身高长了5厘米,体重增加了5公斤。

 

最担心的是学习跟不上进度。儿子没有上过学前班,幼儿园也是严格执行不抢跑政策的公立园,娃上学前的知识掌握基本属于拼音了解、数数会数的水平。开学发现,确实绝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学前班,不要说拼音,很复杂的字都能读会写,数学甚至能算乘除法。不过,老师倒是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来,最担心的拼音教得很细致,足足学了两个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也赶上了东城区教委改革,笔试变乐考——小朋友和老师一对一的口试,不考书写考思考过程。儿子很兴奋,说像玩游戏。考试改革倒真是让像我们这种零起点的孩子占了优势,语文书写的弱项没有了,数学也没有学前班不同计算方法的干扰。小家伙考了三个满分,开开心心地过寒假了。

 

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适应得不错,不过我这个当妈的依旧焦虑:小升初政策、特长生的录取标准仍在变化,激烈的竞争依然存在,快乐的小学生活,应对得了六年后的小升初“战斗”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李宝花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