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七天吸引4万多人前来,当地人都“吓一跳”,上海浦东这个村经历了什么?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束涵 2022-01-21 06:53
摘要:活力,正在这里聚集。

惠南镇海沈村,一座区位优势明显的上海村子。从地铁16号线惠南东站出来,步行几分钟便可直达。

它曾如许多沉寂的传统乡村一样,经历着年轻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的尴尬。经过几年的发展,海沈村已然大变样,不仅成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全市首批乡村社区生活圈试点单位之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回到、或是来到海沈。走在整洁开阔的乡间道路上,可以看到有人家正在翻新房屋。“又见老八样”“天使菜饭”“阿婆点心坊”等十二工坊时而进入视野,在品尝当地美食之余,还能喝咖啡、吃牛排、学画画……

活力,正在这里聚集。

引入“专业选手”

在乡村,农民在房前屋后的小园子里种些蔬果,并不稀奇。不过,海沈村一些人家的园子里,种植的却是统一品种的花卉。这并不是农户自家作装扮观赏之用,等到生长成熟,它们将通过浦农集团的销售渠道,最终进入城市社区。

产业兴旺,始终是乡村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在上海打造3个市级花卉产业集聚区背景下,海沈村抓住了机遇,与浦农集团合作,建设了60亩花卉基地。同时,结合房前屋后“小三园”(即花园、果园、菜园)以及合作社的种植,由基地回购,最终销售到社区形成产业闭环。“我们提供土地和人力。从选种、生产种苗、技术支持到运营等环节,都由浦农集团这一‘专业选手’来负责。”惠南镇副镇长王新悦告诉记者。

通过专业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如今农业领域很多市场主体的共同选择。

水稻是海沈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方式推广,村内已有优质水稻1000亩、鱼稻共生60亩。规模有了,如何提高产品的品牌度与附加值?

去年上半年,海沈引进了好米畈电子商务公司专业团队,并在海沈村注册实体运作公司。“前期洽谈持续了半年,当时也有其他竞争者。最终,我们凭借自身优势,与对方‘各取所需’达成合作。”对海沈来说,电子商务公司熟悉市场需求,掌握渠道,对打造品牌有助益。海沈自身产业布局,则符合企业背后资本投资的方向,在线下实地观摩需求愈加旺盛的趋势下,水稻田、碾米厂等基础条件,成为了优势,也契合了需求。

同年5月,惠南镇引进了日本胚芽米生产线投入使用,可生产高营养、高附加值胚芽米。稻谷经过烘干、脱壳、打磨等加工工序,最终可以产出白米或者更高价值的胚芽米。

产业的升级,给农民带来了实在的增收。通过“订单种植、稻米收购、胚芽米和鲜米加工、互联网品牌销售”的方式,2021年实现订单种植1900亩,收购价格高于收储价格的20%。“小三园”农户花卉种植一期试点6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增加农民就业收入约8.4万元。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实施建设中。

让年轻人愿意来

“又见老八样”的老板陈志超,一到周末就忙得停不下来。

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曾作为一名海上厨师在外谋生多年,跟着国际航线到过数十个国家。“最近几年,村里变化真的太大了。放在以前,一年回来一次的话,估计连家都要不认识了。”去年,借着海沈村打造十二工坊的契机,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家村宅开了一家主打老八样的餐馆。“没想到,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周末,要提前一周预约才能安排上。”

对于上海来说,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算优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内游慢慢兴起,简单安静的乡村,自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海沈村坐拥地铁口,周边是城市道路G1503、沪南公路等,天生有一副“好牌”。“考虑到村子的特性,规划保留片区产业完整的大地景观形态,同时叠加多层次的体验场所,并通过特定性的事件为村庄注入活力。”同济大学常青团队设计在稻田里搭建了观景平台,在水稻生长正好的时节,人们可登高俯瞰色彩明丽的水稻画。2021年城市艺术空间季也在这里举办,摄影展、画展等等,在自然的风光下,更有一番味道。

要想在一众村子里脱颖而出,还需建立自己的品牌。海沈村发挥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名人效应,依托惠南站东侧40余亩景观稻田的骑行木栈道,打造“骑行+稻田+花卉”特色骑行线路。去年8月,又集体推出了“十二工坊”系列,包括“记忆海沈”“又见老八样”“屋里厢咖啡”“天使菜饭”“阿婆点心坊”“外来星画坊”等。

“我们希望引入一些自带流量的主体,让乡村更加热闹。”惠南镇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孙菊华说。记忆海沈便是受邀而来,因店主自带粉丝及稳定的合作伙伴,落地后将一些主题活动也一并带来。另外,海沈村结合自身种植特点以及惠南农业大背景,举办乡村特色活动,基本上每月一次小活动,四季一次大活动,为乡村增添人气。

按照惠南镇原先的目标,海沈村一年内客流达到5至10万。如今半年过去,数值已经超出预期,达到17余万人。“在自家门口就能挣钱,这在以前是万万想不到的。”现在的生活尽管忙碌,陈志超却充满了干劲。他已经想好了,等过几年攒够了钱,就在惠南镇上买房。

三村联动发展

去年国庆七天长假期间,海沈村接待游客4万多人,“十二工坊”营收达到近60万元,这让当地人“吓了一跳”。

当节庆过去,在常态化运营背景下,才是对乡村旅游可持续运营的真正考验。实际上,在“十二工坊”中,既有“又见老八样”这样人气满满的,也有受冷遇退出的。比如南汇当地特产黑鱼饭,由于受众面较为恒定,在乡村遭遇了水土不服。

“有些事情还是要交给市场来做选择。”王新悦坦言,政府方面也在研究,当租金等优惠政策临近失效,如何保持客流量并吸引更多人来,让商业主体活得好。比如,引入上海壹各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内建设基地。这是由浦东六家合作社组成的联合体。一方面,它有助于带动农户的种植订单,另一方面,它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把社会实践资源集中到村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周一到周四的客流短板。

对于某个村来说,空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规划之初,惠南镇就明确了海沈村、桥北村、远东村三村联动发展格局。作为与城市的接口,海沈村相当于集散中心,兼具产业发展与对外活动的需求;桥北村产业优势明显,果蔬采摘等基础设施齐全,将推进智能化、科技化生产;远东村原住民多,保留了较为原生态的环境,适宜发展15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

为了统筹资源配置,实现长效管理,早在2018年,海沈村就成立了镇控股、三村及民营企业参股的云程乡匠运营公司,专门负责乡村运营。这在当时,是一项十足的创新举措,为浦东新区第一家。“整体的思路是,以海沈村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概念下,实现‘1+1+1>3’的效果。”

不管是从体验的丰富度,或是空间的延展性,三村联动都让不少人充满期待。在莫干山开民宿的潘女士,驱车40分钟来到海沈村,扎起了露营帐篷。“这里自然环境不错,离地铁站近,还能喝咖啡、吃牛排。”她打算在这里开一家民宿,对于客流,她有自己的看法,“村里定期有活动,我也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人们会为了一个网红点,大老远赶来,就看能不能做出特点。”

栏目主编:陈玺撼
图片来源:束涵 摄
动图素材来源:云程乡匠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