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王战:如果上海再次错失科创黄金期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傅贤伟 2015-03-08 09:54
摘要:从今天起,《解放日报》报推出系列访谈,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视角把脉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过程中所需要树立的观念、应对的问题,找寻迈向创新的“突破之路”。首期访谈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

 

不能“起个大早赶晚集”

 

记者:您说过一句话,能不能建设科创中心,对上海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为什么?

 

王战:“创新驱动”是上海最早提出的,但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竞争上,千万要小心“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从国际竞争看,但凡经济危机时期,都是科技创新的“窗口期”。最近一轮金融危机后,世界产能过剩,你要占领市场,必须有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谁错失了这个黄金期,就可能在新一轮长周期中处于落后位置。

 

从这个角度讲,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并且要求上海研究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人才集聚大举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同时,上海打造科创中心也具有紧迫性。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上海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已经在遭遇瓶颈——传统重化工业不可持续,出口、投资都缺乏动力,如果不能通过创新转换动力,产业会出现空心化。

 

北京的中关村比较好地过了这个坎,全国一些地方的冲劲也很足。新兴的信息技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龙头企业已经不在上海了。上海需要有一点危机感。

 

记者: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与打造科创中心,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战:我们从一个误区谈起。上海建设“四个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加起来就是“经济中心”了吗?不是。经济中心的重要内涵,是产业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升级。

 

制造业升级,对上海至关重要。上一轮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上海曾经做得非常漂亮。而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一轮升级会更难。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机会。原来我们可能担心经济中心概念被虚化,现在看,科创中心应当被视作经济中心的内核,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四个中心”的成效,而不能游离于“四个中心”之外。

 

重视“看不见”的草根创新

 

记者:就科技发展而言,上海历来是全国领先的,技术实力似乎也是不差的。为何上海的科技创新动力依然普遍感到不足?

 

王战:不能说上海不花精力。30多年来,一有新科技革命,上海总是最早研究的,最不缺投入的。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认识误区。过去人们把发明就当作创新。高校科研机构很起劲,但仔细看是封闭的:报国家项目、做发明、评奖、再报一个项目,老是在一个圈子里转,结果发明很多,产业化成果很少。

 

总书记这次特地强调了,要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是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主体是企业。你如果不能为产业服务,就不能叫创新。

 

记者:从企业主体看,上海有国企,有民企,也有大量跨国公司,应该是最全的。

 

王战:同时拥有这三类主体,应该是上海的综合优势。但是从目前看,三者距离理想状况都相去甚远。

 

过去我们谈到创新就想到国企,国企是“大而不强”。在传统体制下,国企的管理思路还是行政本位,这一任的管理者花了成本去做创新,你创造的利润可能不如前任,等到创新开花结果的时候功劳已经归下一任了,于是国企普遍缺乏创新动力。

 

大多数民企则愿意赚“快钱”,搞高新技术创新,不如去做房地产。

 

跨国公司则是“强而不为”。因为自我保护、知识产权等等因素,跨国公司绝不会轻易把核心技术带过来。所以我们反复强调一定要在关键环节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记者:这次上海已经提出要充分聚焦核心技术,乃至成为全球“重大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着力点在哪里?

 

王战:核心技术的来源,一是政府看得到的,高校、科研院所中已经出来或者正在出来的一些创新成果,那么就把它向前推,做成重大项目、重大核心技术。另一种是你看不见的、草根创新的东西,这是我们过去忽略的。社会上有创新者,政府未必预料得到,但是他既然做了就一定会研究好他的商业模式,你(政府)就等在那里,通过科技金融等等手段把它培育出来。过去我们习惯于盯着国家项目攻关,但现在更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需要改变观念。

 

让更多“真正的企业家”冒出来

 

记者:上海打造科创中心的过程中,最需要弥补的软肋是什么?

 

王战:今天能影响创新潮流的大企业家都不在上海,这是上海最大的问题。这背后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开放倒逼改革,改革推进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的源头是开放。企业家只能在开放中冒出来,就像创新活力只能是“放”出来的。

 

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里,很可能出现一些真正的企业家。我问过里面一些企业家,自贸区没有优惠政策,你们为什么还要拥进去?他们告诉我,你以为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什么?其实是对政府因审批造成的企业额外成本的补偿。听到这句话就能明白,冲进自贸区的人,至少会有一批是因为真正想清楚了市场前景而去的,是真正有意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而不是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

 

所以当张江被划入自贸区范围后,我们要特别关注自贸区与科创中心的联动。这是一个绝佳机遇,大量高科技企业会被自贸区开放措施吸引进来,上海就要力争让真正的企业家从这里冒出来。

 

记者:冒出创新型企业家,是否意味着距离科创中心成功了一半?

 

王战:这是最关键的。有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家,他们会千方百计去挖来更多创新型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元素,一是有几个代表科技进步方向的世界级、国家级实验室。

 

二是激发出国企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毕竟在全国,除央企之外地方国企实力最强的地方是上海。

 

三是有成系统的科技金融。创新是要烧钱的,特别需要金融支持。金融应当是上海的先天优势,但科技金融“一条龙”的作用目前还没发挥出来。

 

四是让草根创新蔚然成风。如果上海具备了这些特点,应该可以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了。

 

(本文转载自今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创新的源头是开放:代表委员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一)”。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