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世界最早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两百年首推中文电子刊
分享至:
 (3)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6-11-15 16:52
摘要:为何9位两院院士,都对这份全球阅读量最大、引用率最高、影响因子最高的全科医学原创研究刊物落地,表示欢迎并提出期许?

 

1812年创刊对心绞痛进行最初描述;1816年首次关注听诊器的发明;1897年首次报道阿司匹林被发现;1928年首次报道青霉素被发现;1982年记录人工心脏移植术的初次尝试;本世纪以来首次描述SARS、报道埃博拉和寨卡病毒流行……

 

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期刊就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微缩了现代医学逾200年的发展史,在跨入第3个世纪的今天与中国同行联手,面向国内医者首推中文电子平台。15日,饶子和、曹雪涛、詹启敏、王红阳、王辰、宁光、林东昕、周琪、葛均波等9位两院院士,齐聚科学会堂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落地表示欢迎并提出期许。

 


好医生绝不只是“开刀匠”

 

在国内科研氛围下,不少非专业人士也知晓三大国际学刊:《科学》《自然》《细胞》。然而,在医学界,这“三大”只是重在基础研究,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则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其中排在首位的NEJM也是全球阅读量最大、引用率最高、影响因子最高的全科医学原创研究刊物。从诊断标准到手术范式,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导向临床应用。但相较于中国科研人员的名字频频见诸“三大”,国内一年之内都鲜有发在“四大”上的高水平文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究其缘由,主要是国内一线医生的研究导向仍是一种“基础生物医学模式”,比如在实验室以细胞和小鼠为主搞研究,有点脱离病床、远离应用。而在另一种“临床医学模式”下,在国际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可溯源、可查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量方面,全球达16万项,其中美国7万余项、欧洲4万余项,中国大陆不到5000项,仅仅是美欧的零头。

 

不少医院专家坦言,自己一个月开的刀可能比国外医院一年的手术量还大,但好医生绝不只是“开刀匠”。为此,在“健康中国2030年”战略下,国内丰富多样、世界最大的临床研究资源,呼唤着与之相应的高水平临床科研成果诞生。从国家到地方的相关主管部门,正在调动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特别是临床专家,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病床边,写在为患者治病的过程中,同时将最前沿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引入,应用到自身的临床工作实践中。

 


本土化专注中国式慢病攻关

 

目前,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和癌症等一系列慢病,已成为中国公共健康的头号大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教授此间指出:“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和医生,正在为防治慢病加紧努力。”中国政府也开始加大对慢病研究的投入,优化研究经费分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并吸引顶尖人才。

 

来自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集团总编辑杰弗里·德拉岑(J·Drazen)说,“我们已经看到来自中国的高质量论文的投稿量增长,这反映了中国临床研究水平正在提高。”名为《NEJM医学前沿》的这一电子平台,被唯一授权在中国地区以数字媒体形式出版其杂志原文的中文译著,内容选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期刊荟萃》,其选题专注于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病等三类中国最主要的慢病,每周与母刊同步编译、及时更新,这些内容可通过官网和移动客户端免费获取,向读者开放查阅和浏览。

 

在另一层面,中国合作方嘉会医学研究与教育集团总裁葛丰表示,《NEJM医学前沿》也面向更为广泛的临床一线人员,因为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大约半数的执业医师还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这与医疗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去甚远。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表示,“高质量的翻译有助于中国医疗工作者克服语言障碍,数字化平台便于日常忙碌于临床的医生使用。”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及《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也说,“我们为中国医学专家提供了发表针对临床实践的述评机会,读者也可以在线发表他们的看法,丰富学术交流与碰撞,这在同类医学期刊中还是首次尝试。”德拉岑博士表示,这不是一项单向的知识输出,希望通过《NEJM医学前沿》促进越来越多出色的本地临床研究成果走出中国,加强中国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