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80后的夏天集体记忆——一张脸的雪糕,现在没了?
分享至:
 (3)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梦 2020-07-27 16:28
摘要:夏天什么最好吃?

我一直以为,夏天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冷饮。

什么是冷饮呢?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这个词有些生僻。他们十有八九会在加了冰的珍珠奶茶,和冰箱里拿出来的养乐多、果倍爽之间选择。但放到三十多年前,这个概念是非常清晰的。冷饮,只有两种:冰棍和雪糕。而且,这两个,绝对不是同一件东西。

1987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从那时起,我有了零花钱。父亲说,零花钱,就是让你在上放学的路上,买根冰棍。于是,按照父亲指示,我第一次用零花钱就是买冰棍。街头一位中年男子,骑着二八大杠,后座用铅丝绑着一个白色的木头箱子,箱子上写着“冷饮”的字样。招手过来,打开箱盖,里面居然是一截棉被。棉被当中,才是一堆冰棍。记得当时非常奇怪:棉被捂着,不会把冰棍捂化了?

冰棍最常见的是赤豆口味,我们简称“大赤豆”。“大赤豆”像一截长长的、硬邦邦的、赤红色的舌头,舌头顶部有些红豆若隐若现。塞到嘴里,冰凉爽甜的口感,能让人瞬间忘记酷暑。更重要的是,当时大伙儿都没有冰箱。除非冬天下雪上冻,否则这就是我们唯一感受冰的机会。

与冰棍相比,雪糕则完全不同。从口感上讲,冰棍是硬的,咬碎了就是冰渣子。而雪糕是软的,咬一口迅速就化了。从口味上说,冰棍除了“大赤豆”,还有一种盐水冰棍,口味又咸又甜,孩子们都不喜欢。而雪糕就不一样了,基础款是奶味的,俗称“奶油大雪糕”。进阶款是“双色大雪糕”,上黑下白,上面是巧克力口味,下面是奶油味。至于雪糕的终极款,则要等到“花脸”时代的到来。

对于孩子记忆中的冷饮行当而言,冰棍是改革开放的,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花脸”则是继往开来的,科学规划了冷饮的发展方向。没有花脸,就没有日后冰激凌大展宏图的新时代。

啥是花脸呢?1991左右,冷饮木头箱子已经被冰柜取代。在我家附近小店的冰柜里,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花脸”的雪糕。拆开包装纸,一个戴着礼帽的小人脸立在棒子上。“花脸”依然只有两种口味,帽子、眼睛和嘴巴是巧克力的,其余部分是奶油的。但吃“花脸”的乐趣,远不是双色雪糕那么简单。稍微放久一点儿,眼角的巧克力部分就会化开,流出一道道“泪痕”,小人顿时从笑脸变成哭脸;遇着表弟了,两支“花脸”碰到一起,就是“哇哈哈,哇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每到此时,我和表弟就会探讨最终极的话题:你说,这小人戴的是礼帽还是草帽呢?

“花脸”大受欢迎。冷饮厂也学习先进经验,开启冷饮改革之路,从样式到口味,从材料到名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一根貌似火腿肠的雪糕,通体白色奶油味,顶端嵌了颗葡萄干,取名“冷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我想了很久,终于倒过来想明白了;也有取名不这么内涵的,雪糕外边裹一层巧克力脆皮,就叫“紫雪糕”,让人怀疑起名的人是色盲,分不清黑和紫的区别;还有直接叫“三明治”,就是两块松饼皮夹一截雪糕,吃起来口感怪模怪样。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了,老式的蛋筒冰激凌突然改名成火炬冰激凌,十足蹭了一次亚运会的热度。

对盐城人而言,上述冷饮的各种创新之举,主要是盐城本地两家冷饮厂的举措。所谓冷饮厂,其实就是食品厂的冷冻车间。在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全城只有他们有冷库。冷库既然可以存放肉类食品,那么放点冷饮造福本地群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992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母亲给了我一张冷饮券,让我和表弟去厂里领一箱冷饮回来,报酬是可以一人吃一根。我们欣喜若狂、欣然领命。冷饮厂不算远,直线距离不过500米,我俩闲言碎语话迤逦而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冷饮厂门口聚了一票人,都是捏着冷饮券提货的。两个中年男子抽烟闲聊着。一个说,食品厂真是好单位,冬天屯羊肉夏天做冷饮,旱涝保收稳赚不赔;另一个说,听我小孩说,还是光明的口味好,大冰砖实惠奶味还足。咱们冷饮厂这个,反正不要钱,吃着玩玩呗。

红色的冷饮券换来一箱冷饮,鞋盒子大小,冷飕飕沉甸甸的。出了厂门,我们就打开盒子,一人吃了一支“紫血糯”。这是新品,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吃了两口顿时明白,是巧克力口味的雪糕里,掺了一些香血糯。表弟早已见怪不怪,不满地说,也不整点新鲜的,如果是我,就发明一个油炸冰激凌。

冰激凌能油炸吗?在冷饮就是冰棍雪糕冰激凌的时代,那是不可想象的。那个下午表弟的发明,让我们开怀大笑,在回去的路上和到家之后,再吃了两根雪糕。当晚表弟就拉肚子了。

时间犹如一盒开盖的三色杯,转眼间化得稀里糊涂,人生的选择只剩下“赶紧吃”和“别回味”。表弟的发明话犹在耳,转眼间,我们年近不惑。冷饮的发展翻了几番,食品厂、冷饮厂纷纷倒闭,昔日绝对的冷饮王牌光明,也有些显现疲态。不久前,突然发现真有油炸冰激凌这道菜,就是在奶油外边裹上一层面皮油炸而成。

夏天什么最好吃?当然是冷饮。但仔细一想,好像现在一整个夏天,也没吃上几次雪糕。少有的那么几回,还是陪儿子吃的。之所以陪他吃,主要是怕他吃多了不消化,所以悄悄代劳两口。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大头娃娃雪糕是一代人的甜蜜回忆,如今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到淮海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