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上海疫情防控发布|流调工作就像破案,反复勘察才能发现更多线索
分享至:
 (31)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20-03-13 14:37
摘要:截至3月12日,上海疾控系统共对2993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里面包括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追踪到11177名密切接触者。

说起流调,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正在进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公共卫生医师俞晓,作为一名90后流调工作者介绍了她印象比较深的一个聚集性案例。

1月下旬疫情初期,这家单位的一个员工去武汉回来后发病,流调人员根据对他的初步流调判定了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了隔离。但很快,他的密接者中的一位同事也发病了。为了追踪两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大,流调人员去该单位进行了现场补充调查,重新进行人员访谈,再次梳理两例病例从进单位到离开单位的轨迹,反复勘察办公室的座位分布、了解集体活动、就餐等情况,就像公安破案一样,终于排查出了5名新的密接。“这是我参与调查的第一起新冠案例,通过这个案子,我直接体会到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细致、缜密,只有不厌其烦、反复勘察才能发现更多线索,避免进一步传播,使人群得到最大保护,这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的!”

俞晓介绍,他们通常安排两名流调队员组队调查一个案子,也就是说从初次流调、补充流调,一直到结案都由这两名队员负责。如果这个病例的旅行史、接触人群比较简单,工作会相对顺利很多。但即便如此,初次流调也要5到6个小时,因为要帮助患者回忆14天前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接触过哪些人,从而判断这些信息中与疾病相关的蛛丝马迹。

如果有的病例初步调查传染源或密切接触者不明,就需要进行补充流调,这个调查就需要较长时间。比如,在一起疫情中,在初步流调的基础上,结合行动轨迹分析、病例大数据库比对等方法进一步调查,确定病例B在某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感染了A。接着,又通过多次现场调查和长时间多人次的电话回访,才确定了病例B是曾与另一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过被感染。“这个案子,我们前后追踪了大约二十天。我们规定全市疾控中心要在接到病例报告后立即出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并撰写报告。”

对于暂时悬而未决的情况,流调人员会持续追踪,反复跟病例或相关人员确认信息,也会利用联防联控机制多部门合作,进行反复比对,去发现感染来源、寻找密接者。

“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挺配合的,但有时寻找传染源的过程很波折,有些市民不是很理解我们的工作。不过,随着媒体对疾病和我们工作的宣传,市民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工作开展起来顺利了很多。”

截至3月12日,上海疾控系统共对2993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里面包括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追踪到11177名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意义重大。调查员们并不能独立完成这项任务,流调工作非常需要市民朋友的配合。

俞晓说,过去的两个月,很多市民配合了调查,非常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流调工作,让我们一起守护身边的人,为上海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彭德倩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