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灵与欲的挣扎,信仰的崩坏……这可能是今秋沪上最具戏剧张力的芭蕾舞演出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顺 施晨露 2019-09-14 11:25
摘要:“每一个女演员都想演安娜。”

9月12日至1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携两部芭蕾力作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东艺2019/2020新演出季揭幕。此次演出为艾夫曼芭蕾舞团第三度抵沪,除给观众带来“三刷”《安娜·卡列尼娜》的机会,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巨著改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也首次亮相上海舞台。

艾夫曼芭蕾舞团由编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于1977年创立,在艺术风格上更新了古典芭蕾的概念,将芭蕾舞的情绪表达和戏剧冲突推至极限,被称为“俄罗斯芭蕾新名片”。创办人艾夫曼被誉为“哲学家型舞剧编导”,他擅长将二十世纪的舞台艺术和现代电影手法与芭蕾舞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舞台剧场制作的所有元素,创造丰富而立体的戏剧效果。凭借独特、震撼的原创风格,艾夫曼芭蕾舞团如今在世界范围享负盛名,其芭蕾作品《柴可夫斯基》《红色吉赛尔》《安娜·卡列尼娜》《安魂曲》等展现出俄罗斯当代芭蕾舞艺术的最高水准,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

《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部巨著让无数编舞者想触碰又收回双手。在编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的手下,舞剧重点放在了安娜、卡列宁和沃伦斯基三人的感情纠葛上,舞蹈层面相应加入许多意识流的表现形式,将安娜的内心纠结、矛盾、痛苦的种种心理视觉化。于是观众可以看到,当安娜与沃伦斯基坠入爱河,男女热恋的胶着在不断重复的托举旋转中升华沉醉;当卡列宁的出现提醒安娜现实与舆论的残酷,他与安娜的双人舞动作离心,失衡,充斥着反方向的推搡与碰撞;三人的舞蹈段落则将三个人各自的心思交织成矛盾的动作与组合性的视觉呈现方式。偏爱柴可夫斯基的艾夫曼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选用了17首柴可夫斯基音乐选段。托尔斯泰的原著充满戏剧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使舞剧更为丰满,古典音乐与现代革新舞蹈的组合成为金秋沪上的绝妙组合。

“每一个女演员都想演安娜。”本季演出是柳博芙·安德亚娃首次饰演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她说,2015至2017年,她都是作为观众在台下。如今挑战诠释安娜为爱和情欲本能飞蛾扑火的独立敢爱和受到时代思想桎梏的矛盾冲突,她坦言颇有难度,会将生活中真实的情绪赋予舞台表现,“比如将训练中的压力代入到这个角色,在演绎安娜卧轨自杀等情节时会更加投入。”

首次在沪亮相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同样源自经典。它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他一生中通过无以复加的焦躁所进行的哲学探索的顶峰,也被认为是他内容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作品。过去二十年间,艾夫曼通过观察国家的历史进程,反复确认这部关于伟大作家遗嘱的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相关性。在编舞中,艾夫曼隐去了原著中的弑父者和宗教大法官,将戏剧焦点置于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大量的群舞与激昂的动作构建起一个信仰崩塌之后道德缺失的世界,整体动作都追求自然而随性;第二段的囚徒群舞则以人体的扭曲组合搭建狂野而混乱的时代特征。在配乐上,选择来自瓦格纳、穆索尔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搭配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舞台设计,在音乐和灯光变换中,将人性的善恶与挣扎剥露出来,每个画面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一段优美静谧的旋律刚刚使观众陷入沉思,灯光一起却打破这种安静,将观众毫无防备地带入另一个充满激情的画面,以舞者的自我审批给观众留下无限自我思考的留白空间。

恶的极点,贪欲的极点,痛苦的极点,以及爱的极点……人失去了个体的明显特征,而成为符号化的存在,如何向观众展示这种挣扎?主演之一的德米特里·克里洛夫或许有发言权。曾是传统古典芭蕾舞演员的他,第一次接触艾夫曼的现代芭蕾便被深深吸引,“那一刻,我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在他看来,艾夫曼的现代芭蕾最打动人的是情感和细节的表达。另一位主演奥列格·加比谢夫也表示,他会注重将情感赋予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舞蹈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此我相信,肢体语言可以跨越言语上的阻碍,向观众传达丰富的内容。”

此次抵沪除演出外,艾夫曼芭蕾舞团还与东艺艺术教育模块开展一系列合作。9月10日晚,来访舞者为东艺少儿芭蕾舞团的小学员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与指导。14、15日晚,经过特别甄选的部分优秀团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演出中与艾夫曼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同台献艺,这场跨越年龄、国别和文化的舞蹈碰撞,也为沪上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

现场摄影:鲍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