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土耳其夏夜吹起来自上海的“中国风”,伊斯坦布尔观众共度音乐《良宵》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9-07-01 18:21
摘要:用中国的“音乐名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6月30日晚,卢特菲克尔达尔会展中心音乐厅内,一曲中国乐曲《良宵》奏毕,全场1700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献给一群来自上海的中国音乐家——应第47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的邀请,中国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在此上演了一台带有浓浓中国味道的闭幕音乐会。

这也是上海爱乐乐团继在哈萨克斯坦开启“一带一路”文化之旅以及在泰国、印尼开展“海上丝绸之路”音乐之旅后的又一盛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土耳其的上海爱乐乐团,在常任指挥张亮的执棒下,分别于6月30日、7月1日晚登上第47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第33届伊兹密尔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两场交响音乐会献演德沃夏克《第六交响曲》、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叶小纲《消失的银杏》等,让中国交响之声沿着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用音乐交流互鉴,促进彼此心灵相通。

30日晚上的第47届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率先奏响的是中国作曲家叶小纲的《消失的银杏》。管弦乐《消失的银杏》由上海爱乐乐团委约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作为叶小纲亚热带植物系列作品中最新创作的一首,完成于2019年5月。本场音乐会也是《消失的银杏》的全球首演。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木,姿态神秘而美丽。管弦乐《消失的银杏》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情感,作品以丰富的和声语言和雅致细微的乐队音色变化,表述了在新世纪人类对古老却仍然未知的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表达了对人类与大自然互相依存关系的关注以及人类内心深处对美的憧憬。乐曲编排中,加入了特有的中国传统乐器长笛的元素,并将中国五声音阶、民歌元素融汇运用,让这部交响作品充满了特有的东方味道,也让现场的土耳其观众沉浸其中。

之后奏响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由上海爱乐乐团与土耳其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法佐·赛依共同演绎。1970年出生于土耳其的法佐·赛依,从小就是音乐神童。他的和声感、旋律感极强,对古典音乐的诠释更是标新立异,尤其是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会把一些现代的元素和自己独特的感觉融入音乐当中。法佐·赛依曾与纽约爱乐、捷克爱乐等知名乐团先后合作,在欧洲许多重要的音乐节上都可见到他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热爱中国文化的法佐·赛依曾创作过交响作品《丝路》和钢琴与乐队狂想曲《中国》两部极具中国韵味的作品,这也让他与上海爱乐乐团的此次合奏,充满了别样意义。

下半场演奏的曲目是德沃夏克的《第六交响曲》。演出结束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乐团几次返场,并为观众加演一首中国名曲《良宵》。近年来,上海爱乐乐团每次出访演出必演中国作品,已成为巡演必不可少的安排。包括《消失的银杏》《良宵》在内,这些中国曲目旨在在让各国人民认识、了解和喜欢中国的声音,用中国的“音乐名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这场音乐会未演先热,演出门票在一个月前就已售罄。演出现场,两边的走道加座更是坐满了观众,足见当地观众对来自中国的乐团的喜爱。当地时间7月1日21:00,依然是张亮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将在第33届伊兹密尔国际音乐节登台亮相,这也是首个亮相该音乐节的中国乐团。

今年恰逢上海与伊斯坦布尔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埃夫鲁兹·恰克亚表示:“在这样的节点上演这场演出,更具意义。尤其是中国原创音乐作品首次在这里首演,有利于中土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的相互了解。期待今后有更多的中国作品和音乐家前来演出。”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