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我在老家喂过猪,网上段子有点道理”|超200万平方米滨江建设工地垃圾分类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6-28 11:10
摘要:“垃圾分类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建设者们像对工程安全负责一样,对垃圾分类尽到同样严格的义务。”

 

“啤酒瓶是干垃圾?”“错啦,是可回收垃圾。”不要怀疑,上述对话最近就发生在徐汇滨江建设工地两位工友之间。

 

6月27日上午,徐汇区召开“文明之暖—垃圾分类,滨江志愿者在行动”现场推进会,会议举办地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被授予“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实训基地”亮相称号,成为全市首家服务建设者的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而基地揭牌后的第一项考验,就是在建设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拥有近8000名建设者的徐汇滨江建设工地,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今年5月,龙华街道在徐汇滨江建设工地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于一周前在建设者生活区试行生活垃圾四分类,这让在建设者之家负责保洁的卜阿姨有些犯愁。她告诉记者,在建设者之家、工人宿舍等生活区,常见垃圾包括剩菜、果皮等湿垃圾,和塑料瓶、酒瓶、纸板箱等可回收垃圾,还有少量电池、灯管、破玻璃等有害垃圾。与居民区老百姓一样,建设者们此前也是一股脑将所有垃圾扔在同一垃圾箱。“现在一下子要把垃圾分成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还有些‘迷惑性’,感觉不是很容易。”

 

 

卜阿姨的感觉没错。在推行垃圾分类前,仅滨江建设者之家每天就有14至15桶混装的生活垃圾。除了垃圾量大,建设者们每天早上6时就要到工地开工,即便作息规律,工作仍旧辛苦。

 

徐汇区龙华街道市容管理所所长郑长邦告诉记者,考虑到工人们的工作节奏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活习惯,今年5月街道首先在建设者之家举行了一次面向整个滨江建设工地的动员大会。所有29个项目工地的负责人、安全员统统到齐,现场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意义和推进步骤,回到各自工地向工友们转达。

 

 

记者在建设者之家的一楼庭院里看到,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已经被放置在了超市背面,而这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超市,正是建设者们每日进出最频繁的地点。郑长邦介绍,5月起街道市容所陆续展开排摸,为每一处工地和生活区找到既不占空间又方便工人随时投放的点位,放置四分类垃圾桶。此外,很多工人对垃圾分类感兴趣,但不知道从何做起,街道便向每位建设者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垃圾分类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我们要求建设者们像对工程安全负责一样,对垃圾分类尽到同样严格的义务。”

 

目前,龙华街道位于徐汇滨江建设工地的20余个环卫定时清运点均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像破旧衣物、鞋靴等建设工地较易集中出现的单品类垃圾,建设者之家也设置了专门回收点,从工人们的工作特点出发营造促进垃圾分类的氛围。

 

 

6月27日的志愿者活动现场,建设者们还同龙华街道志愿者开展了一番互动游戏。街道志愿者刘现梅说,工友们学习效率意想不到得快,大家一边说着“我还不懂”,一边自然而然地选对了每一个垃圾的类别。有趣的是,工人们看了网上的段子,很认同“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这句话。“很多工友在老家有饲养猪的经验,觉得‘考虑一下猪的感受再分类’这个比喻很形象,能帮助记忆。”

 

 

除了地域广阔、建设者众多,徐汇滨江建设区域内的人员流动性也非常大。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书记蔡莉萌告诉记者,目前滨江工地正处于建设高峰期,预计今年将有超过1万名建设者参与建设。眼下,建设者之家每周三都会举行一场垃圾分类讲座,各个项目工地的建设者都能来“听课”。大到垃圾分类对环境的意义,小到“香烟头、大骨头都是干垃圾”这样的细分知识,建设者们都像海绵吸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着。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设立于2016年7月,去年搬迁到位于龙水南路的新址,是上海首个扎根工地、服务建设者的基层群团工作站,至今已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惠及建设者逾9万人次。记者从徐汇区文明办了解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此挂牌后,建设者之家首期将推出8项课程,包括建筑工地志愿服务创新与社区治理、建设者子女关爱公益项目开发等,为成规模开发的建设区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探索有效的经验。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来源:作者拍摄
内文图片:均作者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