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不趁春天抓紧吃韭菜篓子,还等何时?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瑢 2019-02-23 07:31
摘要:吃韭菜篓子,最好是春韭刚刚下来。要抓紧时间吃,就那么几天。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虽说早已“立春”,魔都日日阴雨,天气丝毫不见暖迹。日间冻雨霏霏,夜间丝丝阴冷,想起奶奶常念叨那句,“春寒冻死牛”。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倒春寒”的厉害。忽然很想念山东大馒头跟韭菜篓子。山东馒头名气之大,周作人在文章里写到过——“实心大馒头,夹了猪头肉。”山东馒头大,且结实,可以手撕着吃。一层一层,弹牙,耐嚼,口感细腻,卖相绝不输昂贵的欧式面包,价格却低廉许多。非要说有什么区别,就是馒头更加本色。若是新麦磨粉做的馒头,吃起来更香。我的肠胃不好,半个馒头加一块玫瑰腐乳,再来一碗白粥,温和美味的一顿早餐。  

 

韭菜篓子,是我奶奶的家乡胶东一带,特有的地方小吃。首先突出一个“大”,其实就是特大号的包子。东北菜馆里常见的主食“韭菜盒子”,一个意思,只是个头小了许多。韭菜篓子的馅,是纯春韭。要想做的好吃,其关键一步,是要用猪板油来拌馅。用素油不行。再好再贵的素油都不行。把猪板油切成小小方丁,春韭细细碎碎剁好。打几颗鸡蛋,拌匀。包包子吧。包子一个一个转圈摆,上笼蒸一刻钟就得。猪板油经高温,于韭菜馅里悄无声息慢慢融化,一口咬下去,满嘴腴香。奶奶心满意足,没牙嘴笑成个“O”型,说,“这才叫包子哩。厚墩墩的!”我奶奶把口感好,叫“吃口厚”。  

  

吃韭菜篓子,最好是春韭刚刚下来。要抓紧时间吃,就那么几天。“六月韭,臭死狗”,奶奶说,“更甭提啥八九月份的韭菜了,那还能吃?”每次做韭菜篓子,奶奶会想念她的家乡。“早前只有到了年三十,才会全家人饱饱吃一顿韭菜篓子。金贵着哩。”奶奶笑眯眯地比划,“早前没听过啥蔬菜大棚,想吃了,自己想办法。赶在入冬前,家家户户把大大小小废弃的花盆找出来,装满土,自己动手种韭菜。”伸手指一指墙角,“花盆排一溜。窗台上炕头边,要暖和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才行。慢慢熬上一冬,昼长夜长,到了年三十晚上,屋外北风呼呼叫,冷到骨头里的时候,嘿,韭菜生出小平头来了。绿油油的,真喜人。齐刷刷剪一剪子,做包子包饺子,鲜美得很。”

 

记得有一年,我出差去山东,吃到正宗的“胶东韭菜篓子”。好家伙!一只直径近半尺,最小的也堪比拳头。大不大?做韭菜篓子离不了“酵头”——我奶奶把前几天的面头,叫“老面”。使其自行发酵。现如今,很多人喜欢直接去超市买发酵粉,省时省力不少,但面发好以后,吃起来不劲道,口感差许多。酵头加入新面粉和成面团,要不断地加干面粉,加一次,揉一通,再加再揉,加加揉揉,来回反复许多遍,直到面团再也加不进干面粉为止。面团和好,便不再加水,我奶奶把这过程,叫“守面”。很费些功夫。且完全靠手腕出力。蒸出的包子既松又软,太原话叫“暄腾腾的”。包子正中间,一圈褶子花。“包子好看,全靠褶子”,奶奶又唠叨上了,“要规矩齐整,有模有样才不丢人。”白白胖胖的大包子,耐吃且好看。为啥要叫“篓子”?奶奶想了一想,来了句,“胶东人喜欢吃韭菜,篓子装得多嘛。”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