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杭黄高铁通车后,上海“飞地”黄山茶林场的上海人过得怎么样?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19-01-23 07:01
摘要:从两天一夜到十几个小时,到5小时,再到现在的3小时10分钟……不断缩小着的与上海的路程,对黄山茶林场来说有种别样的意味。

上海到黄山茶林场有多远?

 

吴一珍记得是两天一夜。1965年11月,刚刚初中毕业的上海青年农业建设队队员吴一珍在十六铺码头搭乘轮船,一天一夜到铜陵,下船后转卡车,坐的是卡车后面用帆布罩着的板凳,颠簸6小时,好不容易抵达黄山茶林场场部,到达连队住宿地时,已经是第二天晚上5点多。

 

曹景行记得是十几个小时。曾在黄山茶林场插队的知名媒体人曹景行撰文回忆:”常常买不到直达上海的‘三线车’的票子,只能到场部或谭家桥的长途汽车站等班车,前往芜湖、屯溪再转车……就算坐上“三线车”,也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上海,坐得腿脚发麻、肿胀。早上五点钟开车,晚上六七点到达,中途如果抛锚那就更晚。”吴一珍则把这趟行程形容为“一路面粉朝上面翻”,“面粉”指的是路上的尘土,下车时,“头发、眉毛都是白的”。

 

直到2003年,这条路依然尘土飞扬。这一年,被任命为黄山茶林场场长的汤暐第一次进山,坐的是公司的汽车,沿着沪青平公路出发,走省道、国道,跨越三省一市共5座山,快到时还要翻越横亘在茶林场面前的一座山脉——雀岭,此时车子必须靠边停,换上茶林场的驾驶员才能继续前进,这是因为雀岭形势险峻,盘山路蛇形陡折,十分危险。那时候,汤暐还不知道,4年后,也就是2007年10月,通往茶林场的高速公路接通,两地距离一下子缩短,最快只需5个小时。

 

上周,记者跟着汤暐再去茶林场,走的是刚开通的杭黄高铁,从上海虹桥站出发,2小时26分钟到达黄山北站,在楼下车库取一辆手机上预订的电动汽车,40分钟后抵达黄山茶林场,全程3小时10分钟。

 

从两天一夜到十几个小时,到5小时,再到现在的3小时10分钟……不断缩小着的与上海的路程,对黄山茶林场来说有种别样的意味。

 

黄山茶林场是上海的“飞地”,1965年起作为上海市农垦局的国营农场,吸纳了大批知识青年落脚,高峰时候员工及家属超过万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知青回沪后,黄山茶林场曾一度陷入了低迷困顿。如今,黄山茶林场属光明集团旗下,在杭黄高铁开通和黄山东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以茶林场为主体的的东黄山旅游度假区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里就像呆在上海郊区。”至今仍住在黄山茶林场的吴一珍这样说。


前世


“阿拉谭家桥。”

 

在采访中,72岁的吴一珍用上海话这样介绍黄山茶林场所在的谭家桥镇,从她口中蹦出这句话,仿佛在说上海的某一个街道。因为嫁给了当地中学的校长,原本有机会回上海的吴一珍选择继续留在茶林场,成为了这里最后一位上海知青。

 

尽管头发花白,但吴一珍和大多数上海老太一样时髦登样,为了排练迎新春联欢晚会,她刚烫了个头发,配着脖子上围着的深红色丝巾,显得精神奕奕。吴一珍排练新春联欢晚会的场所位于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场内,一块黑板上写着“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第六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选票登记栏”,这是去年居委会换届选举时用过的,当时集团的领导从上海赶来参加了此次选举。另一块去年11月举办的国际越野跑广告牌上,承办、协办、赞助单位栏中挂着一排上海企业的名字。

吴一珍在排练迎新春联欢晚会

 

在黄山茶林场,这种犹如在上海的错觉随时袭来。主干道两旁,栽种的是高大繁密的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掩映之下,是红砖木顶的海派建筑,仔细一看,这些建筑的门廊上写着“同心里”“知心里”等字样,和上海里弄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记者居住的酒店所提供的零食都来自熟悉的牛奶棚。

 

黄山茶林场所有社会经济职能由上海企业担当;治安由上海的派出所管理,警车编入市局系列;只有一人的邮政局属于安徽邮政系统。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个老板坐车从上海出发,路上睡着了,醒来一看,外面牌子上挂着“上海市静安区公安分局黄山茶林场派出所”(注:现已改为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黄山农场派出所),不禁责问驾驶员:“怎么回事?开了半天还在上海?”

 

相距数百公里,却是上海地界。黄山茶林场缘起于当时国家的“大小三线”建设规划,前身是安徽一个劳改农场,1965年划归上海,成为上海市政府管辖的农场。当时上海团市委协助建设,从长兴岛抽调“上海青年农业建设队”为建设骨干,而后迎来大批知识青年,鼎盛时期达到号称“一万知青、十万大山”的庞大规模。

 

“每次知青过完年回来,我们就像过年一样。”一位50岁左右的当地居民能听懂上海话,他记得,当时知青回来时,总是拿出上海的饼干、大白兔奶糖分给大家。当时热闹的场景如今还能依稀看出痕迹。茶林场主干道上有一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样式的三层小楼,现在是东黄山国际青年旅舍,四十多年前,这里是茶林场商业大楼,底层是购物商场,周围村民想要购买“凤凰牌”自行车、“金星牌”电视机等上海货,只能在这里才买的到。

 

不过,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知青和农场职工陆续返回上海,茶林场人去房空、土地荒芜、经济下滑,至1983年时,仅剩下千余人。当地曾向安徽省政府报告,要求“收回”黄山茶林场。后经协商,1986年上海保留茶林场场部,及附近区域5000多亩土地。这一格局沿袭至今现在。

 

从黄山茶林场主干道向北一拐弯,还能见到一排知青的办公和住宿地,因为年久失修,有的建筑挂着“危旧房屋、请勿靠近”的告示,从破陋的窗户往里看,几乎看不到生活的痕迹。曾经的喧嚣热闹日趋式微,知青年代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茶林场居民楼


今生


2003年,第一次进黄山茶林场的上海人汤暐被吓了一跳。那一年,黄山茶林场归属上海农工商集团下属企业心族实业总公司管理。当时汤暐还是“帅小伙”,被派往黄山茶林场担任场长,虽然来之前,曾参与过崇明滩涂围垦的汤暐妈妈告诉他:“你去了要记住,在农场,发生任何事情都正常。”但真到了茶林场,汤暐还是被震撼了。

 

马路,没有一处是平的,自从知青撤退后,就没人来整修过,当地有句话“汽车跳、茶林场到”;住宿,条件简陋,网络、有线电视,全部没有,热水器用水来自储水罐,天一冷,如果有人要洗澡,需要另外有人在外面摇动水罐,避免水冻结。

 

由于路途遥远,领导给茶林场划拨了一辆商务车,汤暐开车去当地茶叶批发市场买茶叶,有茶叶老板问她:“你这辆车从哪里借来的?”汤暐一开始没听懂,后来才明白,当地人觉得茶林场是个穷地方,怎么可能有车,肯定是从其他地方借来的。

 

之后,另一位上海人毛锦新也来到黄山茶林场,担任党总支书记。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这里的老职工头发不剪、胡子不刮,问他们为什么,回答说为了节约钱。

 

改变从改善民生开始。首先,每位职工每月可以领取10元钱的理发券,用以理发修面。毛锦新算了一笔账,近200位职工,一个月也就多花2000元,但职工面貌焕然一新。接着是基础设施改造。在光明食品集团的支持下,从2005年起,茶林场先后进行了两轮旧房改造工程,居民楼实现平改坡,马路、人行道重新整修。有老职工跟汤暐说:“以后我们出门散步,就不会再摔跤了。”

 

一开始,还有人私下议论:“这两个‘上海佬’,在这里镀镀金,过两年就要回上海的。”但时间一长,这些议论渐渐消散。从2003年至今,汤暐已在茶林场呆了16年,刚来时,他的女儿刚6岁,还在幼儿园,现在已经大学二年级了。有的知青回来看到汤暐,打趣道:“你呆的时间比我们还长啊。”

 

有时候,吴一珍会遇到汤暐骑着一辆自行车“巡逻”,“他们可以算是黄山茶林场的‘新知青’了。”吴一珍这样评价。

改造前街景(资料图)

改造后街景(资料图)


转机


从高铁黄山北站开车前往黄山茶林场,从谭家桥出口下高速,很快就能看到一块刻有“东黄山”字样的大石头。大石头边上,一块路牌指向“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当地人都知道,东黄山有两个含义,如果只说东黄山,那是整个谭家桥镇,如果单说东黄山旅游度假区,指的就是黄山茶林场。

 

2004年,黄山区人民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制定谭家桥镇总体规划及旅游专项规划,规划在谭家桥镇和上海黄山茶林场区域内建立东黄山度假区。但当时黄山茶林场提出,要取一个案名,叫“东黄山”。当时,这一想法饱受非议。有人说:“你们上海人太能折腾,黄山就是黄山,东黄山是什么东西?”

 

如今说起这事,汤暐颇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当年起了案名后,茶林场注册了与“东黄山”相关的几乎所有商标。十多年之后,东黄山真的火了。从2016年开始,黄山东部开发成为了一个热门词。现有的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汤口区域每年承载了近90%游客量,游客接待压力巨大,距离黄山茶林场4公里左右的石门峡,已确定将新建进山索道等设施,未来将成为游客进山的另一主通道。这时,人们才发现,”东黄山“是个叫得响的好名字。

 

如今,谭家桥正大兴土木。根据最新规划,东黄山国际小镇近期(2020年)建设目标为黄山东门游客集散地,远期(2030年)建设目标为黄山脚下的旅游目的地。未来,谭家桥小镇将被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旅游小镇,其中,黄山茶林场所在的位置被定位为东组团,建设目标是打造具有浓郁海派风情的农旅小镇。规划一出,光明集团旗下的地产公司已经赶来考察。

 

在东黄山,上海人参与了过去、现在,也正参与到未来。

雪后“城堡”酒店(资料图)


新生


“上海人有眼光。”谭家桥镇宣传办负责人刘健说,但凡谭家桥镇举办节庆活动,都喜欢选择黄山茶林场,因为从现有条件来说,“茶林场依然是谭家桥接待能力最好的地方。”

 

茶林场的“城堡”酒店是东黄山的标志性建筑,这一段时间频频出现在各种有关东黄山的宣传资料上。酒店总经理程晨1998年从师范毕业后到茶林场职工子弟学校当老师,刚开始听人说”这是上海单位,以后可以到上海去。”但当她坐着三轮车“颠”进茶林场时,恨不得当场就走。还有人好奇地问她:“你怎么跑到这里来?这里连工资都发不出。”

 

但当2005年程晨休完产假回来上班,却发现大不一样了。除了马路和房子改造一新之外,酒店的玉兰楼也已竣工,这栋当地少见的海派风格的木结构建筑一度成为当地地标。加上茶林场举办的场地越野赛、乡村音乐节,当地人感叹“原来休闲度假旅游还可以这样做”。2010年,另一栋海派风格建筑“城堡”酒店开建,上海石库门里的“老虎窗”被安在这里,成了“望星空”阁楼上的斜开天窗,与周围的山峦叠嶂和点缀其中的徽派建筑并无违和感。

 

前几年,程晨拿到了上海户籍,变成新上海人。这让她有了双重身份,在微信订阅号中,她既关注黄山发布,也关注了上海发布、上观新闻。在采访中,她感叹,几年后这里将是年轻人的天下。目前公司90后的年轻人大约了四五十人,他们正在形成茶林场一股新的力量。

 

新生力量中还包括外国人。去年11月17日,黄山茶林场举行国际越野跑赛,100多名运动员来自52个国家,被称为黄山最具有国际性的赛事。接下来越野跑赛将升级,同时将筹办国际性的自行车赛。此外,茶林场还将开建新的星级酒店和知青文化园。

 

就像茶林场修路填坑一样,这些年,上海与东黄山之间的差距也在被一点一点填平。这不仅仅是因为交通的日趋便捷,也因为这些年旅游已开启休闲度假模式,以前并不在意的沉浸式体验,越来越受到追捧。

 

去年春节,吴一珍接待了22位专门跑来过年的上海人,他们说“还是这里有年味”。还有的老知青,一年能来三四趟,有的还羡慕吴一珍能在家门口种花、种菜。“这里空气好、景色好,生活老乐惠的。”吴一珍自豪地说,她在一片荒地上养了40只鸡,一天能收20只鸡蛋,她把自己种的番茄、黄瓜放在微信朋友圈,朋友们都在点赞。目前光明食品集团已将黄山茶林场作为集团职工疗休养基地,去年有2500多名上海职工在此疗休养。

 

在采访中,记者问起有没有上海人主动来茶林场就业。汤暐说,以前他在上海招过很多次酒店老总,一开始谈得蛮好,但到临门一脚总是不行,最后的理由无一例外:“我家里人说太远了。”

 

以后呢?“以后应该行了。”毛锦新接过话头,然后想了想,改口说“肯定行了”。

栏目主编:孔令君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