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国进民退”,要改革就得“民进国退”?警惕陷入“零和博弈”误区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鲁品越 2019-01-18 06:30
摘要:这种争论陷入到一个误区:把中国民族经济的两大部分看成是不相干、互不相容的两个部分,认为二者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事实上,面临强大国际资本的竞争,两者都不能退,都必须共同发展,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个毫不动摇”。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成就源于“三化”——产权的私有化、要素的市场化、金融的自由化。理由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是私有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都成为现代化强国。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实际上正是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因为它抽象地讨论经济制度的优劣,而没有在具体条件下进行历史性分析。

 

西方国家的确通过产权私有化、要素市场化而成为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新兴的市场经济权力体系取代了封建神权—王权统治的权力体系,使各种生产要素从封建统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得到重新组织,形成不断扩张的社会生产力系统,由此成长为现代化强国。而中国民族资本诞生与扩张的时代,正是已经成长壮大起来的国际资本正在进行疯狂的全球扩张的时代,因此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的过程,必然是国际资本不断使中国殖民化的过程,这是由历史条件必然决定的。实际上,从鸦片战争经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过程正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推行上述“三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国家不断被殖民和被肢解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止了这个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自力更生实现现代化。怎么实现?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中整个民族的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中国的工业体系。这就使我国具有了完整工业体系,为中国的民族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今天才有资格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这里的“主体”指的就是主导性的、决定国民经济全局与发展方向的力量。有人认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得“国进民退”,有人认为要改革就得“民进国退”。这种争论陷入到一个误区:把中国民族经济的两大部分看成是不相干、互不相容的两个部分,认为二者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事实上,面临强大国际资本的竞争,两者都不能退,都必须共同发展,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发展我国民族经济的高瞻远瞩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者应该共同融合为民族经济的命运共同体,其中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为壮大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从而携手将我们的国家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