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上海老年人平均患病1.9种,安宁疗护如何让“人生最后一程”安宁?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18-12-05 18:25
摘要:最理想的照顾不等于最大的治疗,延长生命不等于延长濒死期。

“善终”是人生最后一课,随着老龄化社会扑面而来,安宁疗护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前不久普陀区卫计委主办的“安宁疗护高峰论坛”传出数据,上海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预计至2020年,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达531万人,全市60岁及以上老人总体患病率达到80%以上,平均患病1.9种。

 

最理想的照顾不等于最大的治疗,延长生命不等于延长濒死期,论坛上专家列举国际权威数据,66%至88%的终末期癌症患者有心理呵护需求,但仅有6%表示有医护人员曾经关心过,终末期患者的心理需求,极易在临床实务中被忽略。怎样让患者更温馨、更安详地与人生告别?

 

成熟模式证明,安宁疗护可明显缓解症状及心理压力

 

人生的终点伴随疾病,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李水静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老年人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占43.4%,患三种急以上的占21.6%,60岁及以上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占3.7%,80岁及以上占13.1%。上述老年人,均需要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来完成人生最后的尊严。

 

安宁疗护作为生命中的最后一课,问世时间并不长。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周燕雯介绍:在香港,安宁疗护迄今有35年历史,安宁疗护分为日间舒缓疗护、住院治疗以及最后阶段的哀伤辅导服务。专家说,“安宁疗护需要全面多方位的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身心等各方面的改变,这其中有大量的国际认可量表。例如,复杂哀伤反应量表、照顾者压力量表、综合舒缓照顾结果量表等,以此给医生和护理者最精准的判断指导。”

 

成熟的安宁疗护模式,为患者及家庭照顾者带来安宁。根据香港安宁护理专项——“赛马会安宁颂服务”项目2016年至2018年的统计显示,患者经过安宁疗护三个月后,身体症状困扰减少16.9%(疼痛减少22%、呼吸困难减少16%、虚弱乏力减少23%),抑郁减少48%,焦虑减少31%,情绪表达降低14%。除了患者,家属照顾者也情绪也明显改善,焦虑缓解25%、压力降低16%、家人亲密度提升了4%。

 

快速老龄化,为安宁疗护资源配置提出挑战

 

60岁的张伯伯查出胃癌晚期,辗转多家医院接受治疗,效果依旧不乐观。在利群医院,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尊严”,是他对人生最后的期望。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里,护士为他进行对症治疗、心理疏导,播放舒缓的音乐,没有插满全身的管子、也没有褥疮和感染,张伯伯最后的时光没有痛苦挣扎,体面而安详,完成最后的心愿。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邱仲峰在论坛上,同样谈及自己上世纪90年代遇到的一位终末期患者,“患者口腔癌大出血即将离世,如何帮助他在最后的时光实现所谓的‘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需要巨大学问。”与上海类似,台湾地区进入高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增速相当快。2017年2月底,台湾65岁以上人口占比总人口13.33%,预估达到占比20%的“超高龄社会”仅需要8年时间。由此看来,当地老年人安宁疗护同样“压力山大”。

 

面对快速老龄化,上海与台湾纷纷出招应对。现有数据显示,上海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共计39所、老年护理院床位数3万张、共建家庭病床5.23万张。作为市政府的实施项目,上海已开设临终关怀病房300余间,建设机构临终关怀床位890张,居家临终关怀床位801张,5年累计服务临终患者1.2万人次,人均减少无效医疗1.2万余元。然而相比实际需求,现有资源仍显杯水车薪。

 

硬件布局之外,认知、文化与医学技能应跟上

 

为癌症患者、老年人等提供更便捷、更到位的安宁疗护服务,数量与布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水静测算,上海地区2013年肿瘤死亡3.76万人,测算需安宁疗护床位1300张,平均住院29天;2013年高龄老衰临终4.6万人,测算需床位600张(平均住院72天)。两者相加,安宁疗护床位总需求1900张,目前床位数890张,缺口不可谓不大。

 

安宁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延伸,记者了解到,上海已构建具有特色的舒缓疗护服务网络,社区肿瘤、家庭病床、舒缓疗护门诊、病房“四位一体”,社区居家、机构病房、家庭病床“三床联动”。而在台湾,“长照十年计划 2.0”也分层级有的放矢实现地域化资源整合。邱仲峰说,计划2.0里,A级-小区整合型服务中心,B级复合型服务中心,C级巷弄长照站,C级站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短时、便捷性的照顾服务。

 

即便硬件完备,安宁疗护作为涉及死亡学的医疗行为,仍需要各界专业人士长期专注、深入研究。周燕雯最后表示,大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不足、文化和社会障碍(例如对痛苦和死亡的信念不同)、卫生工作者的技能不足以及药物缓解疼痛的规定过于严格等,是当下安宁疗护面临的门槛。也有专家提出,死亡学需要生物医学家、行为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健康照顾专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及文学评论家等共同参与,才能从身心多方位帮助患者了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栏目主编:孙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