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赚钱不如种西瓜,上海这父女俩却要种水稻,花200多万买品种权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2018-09-15 08:43
摘要:“水稻是有自己的花时、花期的,我们制种人就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温度、湿度、光照等,研究公稻、母稻的特性。她们就像一个人一样,你熟悉她们以后,就会感觉到,每一株稻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个性。一般太阳越大,越是观察的好时候。每次授粉的时候,我要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比如花瓣的闭合情况、花的开放时间等进行比较和记录。经验足了,我就能调整好水稻的花时,在仅半个小时的花期里,成功授粉配花。”说到杂交水稻授粉,张永祥又起了谈兴。

 

凌晨4点起床,赶往祝桥镇的试验田,跟随父亲学习观察公稻、母稻授粉;7点赶回公司忙里忙外,处理杂事;9点去市农科院参加优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晚上有时候还得回公司搞制种研发……这便是“80后”姑娘张洁的一天。

 

“同样的辛苦,改种西瓜其实比种水稻赚钱多得多,但父亲却一直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张洁告诉记者,目前,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杂交粳稻制种公司,上海市郊种植的杂交粳稻9成以上的种子都由自家供应。

 

为何父亲张永祥对水稻育种一直痴心不改,宁愿少赚钱,也要继续坚持?为何女儿嘴上埋怨,但落在实际行动上时,仍愿意辞职帮助父亲管理公司?

 

 

父女二人都选择跨行到农业

 

去年4月,张永祥父女以259.7万元买下了“花优14”的品种权,这是上海水稻品种权转让的第一单。

 

围绕这一单,相关政府部门还曾有过担忧:将主推品种“卖”给民企,是否会影响整个上海统一供种体系?“花优14”目前已成为上海的水稻主推品种。去年,该组合在上海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2万亩,在全国也成为了种植规模最大的杂交粳稻组合。

 

面对这样的重责,农科院凭什么对一家民企如此放心?育成“花优14”的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所所长、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黎明表示,他知道,老张对这个品种有感情,会好好呵护它。而且,弘辉公司与市农科院作物所已有10多年的合作基础,一直给予弘辉杂交粳稻制种授权,有了良好的制种技术基础和种子生产经验,在制种产量、成本等方面都有优势。这样一来,自己就不担心品种到了新的受让方手里,重新培育技术骨干,探索规模化制种技术,万一制种产量不高等问题了。

 

但鲜为人知的是,刚刚挥出大手笔,成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杂交粳稻制种基地拥有者,并被农科院信任的“土专家”,张永祥早年竟未从事过农业,现在负责公司管理以及稻种研发工作的张洁也是从民政部门辞职转行。

 

张永祥1961年出生在浦东老港镇,曾是村里的调解干部,后来还开了五金厂。虽出生在农村,却没真正下过地的他,竟在种种阴差阳错下,从五金厂老板成了个终日在田头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民。

 

初中学历、从未下过地、五金厂老板……这些关键词与在制种行业名气不小的土专家相隔甚远,他的成功是因为天赋异禀么?

 

张洁1983年生,早年看着父母通过辛勤苦干,从水稻制种个体户变成业内小有名气的制种公司。她大学也受父亲影响,选择了农业机械化专业。作为一个女孩子,天性便不喜经常要被日晒雨淋的“土农民”生活,于是大学毕业后一度选择进入浦东区民政局下属的部门工作。她是如何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成为现在懂行的“小张总”?

 

 

从田头“菜鸟”到“土专家”

 

张永祥告诉记者,刚入行种地时的他,正如外人所料,折了不少本钱,做啥亏啥。直到有一天在田头看到市农科院专家进行杂交水稻制种,他便对这项关乎国人“饭碗”的事业有了憧憬,并觉得自己能靠水稻育种打一场翻身仗。

 

然而事与愿违,做了杂交水稻制种后,前两年张永祥又亏了十多万。直到第三年,在有些运气成分下,他终于制种成功了。

 

对于张永祥口中的好运,女儿张洁有另一番解释。“那几年外人就以为他是个傻子,成天待在田里,一动不动地盯着水稻看,连妈妈都说他又犯神经病了。他有个小本子,一直随身携带,别人都看不懂,只有他自己知道记了啥,他每天都带着本子出去,观察到什么就记下来。那两年他倔强的不行,也不理会别人的看法。”

 

女儿这么“调侃”自己,张永祥也不生气,只是乐呵呵的告诉记者,“我在做之前就想清楚了,亏损不可怕,只要能找出原因,不懂我就问,就去给其他做水稻制种的人家免费打工,在打工过程中我偷偷学艺。我就是觉着,不论做什么,就得钻研。别人能成功,我肯定也能成功。”

 

张洁的微信昵称叫火火,现在人如其名,做事也风风火火,麻利的很。几年前,她辞掉公务员的工作,来到自家的上海弘辉种业有限公司承担行政管理、种品研发工作后,如今越发的忙了,只能干啥都加快效率,现在已被称为“小张总”。

 

“一开始确实很痛苦,我从前皮肤很白的,但现在却被闺蜜们戏称为’小黑人’。为了能早起,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观察水稻花粉传播,我只能改掉爱睡懒觉的习惯,在房间设了足足五个闹铃,强制自己起床。”张洁告诉记者,过去习惯“朝九晚五”节奏工作的她,现在得公司管理、项目研发、田里学习三项工作一把抓,后来心疼她的丈夫也主动辞职,加入公司帮忙。

 

“最近几天,我得去市里参加技术培训,但早上观察水稻花时的事儿也不能耽搁,只能自己抓紧时间。没个五年十年在田间摸索的功夫,便称不上研发制种行业的熟手,有这种学习机会更要抓住。”张洁表示,作为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少不得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以及培训,而原本便是这个行当门外汉的她,要比一般人对这些会议、培训更多几分热情。

 

为何一直坚守制种

 

“买下花优14这个品种后,意味着弘辉公司一举拿下了几十万亩的市场,并且公司由此正式成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杂交粳稻制种基地。”张永祥父女表示,现如今,公司水稻种子的年销售额已达到了5000万元,基本占据了上海杂交粳稻九成的市场份额。为了让国人的“饭碗”更有质量,让更多人吃到晶莹剔透,适口性好的稻米,目前他们还在安徽等省份免费赠种子给当地农民,进行推广。

 

张洁还告诉记者,公司通过不断引进技术人才,与市农科院加强合作,已建成了自己的资料库,成功参与到育种环节,目前正在研究紫祥优24、26号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更好、抗倒伏等优点。

 

对于女儿张洁“不如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西瓜等果蔬”的抱怨,张永祥在解释中透露了自己的“雄心”:“我喜欢搞主流农业,因为这样,我的事业便是有战略意义的,能体现情怀和责任感,而不仅仅只是赚钱。并且,我在水稻农业方面已经有了自己核心技术,能够机械化制种,能够独立研发新品种,能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在父亲张永祥眼里,相比刚入行时的略显青涩,如今的张洁做事干脆利落,不论在公司经营管理上,还是育种研究方面都帮上了很大的忙。他表示,张洁因大学学习机械,进入公司后,加速推动了制种领域的机械化,使用拖拉机等设备进行拉花、翻地等,这在习惯使用人力进行拉花、翻地、插秧等的制种领域意味着一种颠覆。

 

张洁解释,传统意义上所谓“拉花”,就是等水稻开花后,用竹竿把公稻上的花粉拉过去扬起来给母稻授粉,可这办法速度慢、人也吃力,而用拖拉机进行拉花省时省力效率高,在劳动力逐渐缺乏的农村极富意义。

 

嘴上埋怨父亲的张洁,对于自己从事这份工作同样抱有一份理想。“我一直很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有一次买到了劣质农产品后,我就有个心愿,希望自己能种出让老百姓吃的放心、舒心的东西。”

 

记者发现,当年“偷师学艺”当学徒工的张永祥没有曾经五金厂老板的架子,现在做了制种公司老板的他同样既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也不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该养养老,依旧每天顶着太阳,带着女儿去田头观察公稻、母稻授粉。

 

“水稻是有自己的花时、花期的,我们制种人就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温度、湿度、光照等,研究公稻、母稻的特性。她们就像一个人一样,你熟悉她们以后,就会感觉到,每一株稻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个性。一般太阳越大,越是观察的好时候。每次授粉的时候,我要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比如花瓣的闭合情况、花的开放时间等进行比较和记录。经验足了,我就能调整好水稻的花时,在仅半个小时的花期里,成功授粉配花。”说到杂交水稻授粉,张永祥又起了谈兴。

栏目主编:黄勇娣 文字编辑:杜晨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片:作者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