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上海市花白玉兰文化底蕴深,怎样“打开”走心又好玩?
 (3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4-08-22 06:25
摘要:让白玉兰能够在花期之外一直“开放”下去。

不久前,南京路步行街上新开出一家沉浸式数字艺术演绎中心,开幕剧作《追光之城》讲述近代以来白玉兰在上海与上海人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以全新的数字艺术手段,呈现出一场“玉兰飘香”的视觉盛宴。

日前,一项针对白玉兰推广应用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公布。根据该计划,到2026年底,一座专为市花白玉兰打造的上海市白玉兰文化公园有望启动建设。

当下,上海市花白玉兰之美如何以更与时俱进的方式,温润更多人的心田,生动诠释上海城市精神与文化格调?“白玉兰文化推广大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慧敏带来她的观察与思考。



扩大市花白玉兰
影响力的痛点

上观新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是您的研究方向,关于如何发挥上海市花白玉兰的城市美学徽章功能,您已钻研多年。今年春天,在您的呼吁和推动下,首届白玉兰文化节作为第十届上海市民绿化节的重要板块推出。一些读者向我们反馈,白玉兰的花期每年不过十来天,白玉兰文化节不过短短数日,能见到白玉兰的日子太短太宝贵了。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慧敏:研究如何拓展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文化价值多年,在我希望能够推动落地的建议中,就包括举办市花文化节。首届白玉兰文化节畅想的成功落地,让我和同事们十分开心。但诚如这些读者所言,举办白玉兰文化节的过程,愈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市花白玉兰的花期较短,是白玉兰增加曝光度、扩大影响力的道路上一个非常现实的痛点。

白玉兰不仅花期短,白玉兰树也长得比较高,尤其是生长在公园和公共空间里的那些。这也给市民亲近白玉兰、与白玉兰合影等带来困难。

相较于一些气味比较浓烈的花,白玉兰的香味比较淡雅,容易被风吹散。这样一来也就不容易在市民心中形成鲜明的嗅觉印象。上述几个“痛点”交织,便给市民全方位体验白玉兰的美造成困难。

毕竟,理想中的市花文化打造与传播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白玉兰在花期之外无法“香飘万里”的难题,就很难拉近市民与市花的距离,扩大白玉兰文化的传播面。

此外,市花白玉兰的关注度不高、知晓度不高,也是现阶段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起初,我们只是通过调研了解到,大概有一半的年轻市民分不清白玉兰、广玉兰。后来,我们在与一些知名香氛品牌的研发人员交流时发现,分不清各种“玉兰”也非个案——不仅白玉兰、广玉兰不分,有的甚至把白玉兰香与上海街头一度十分常见、颇受市民喜爱的白兰花香混为一谈。

连知名企业的研发人员都分不清,让我禁不住担忧起来。一方面,错误的花香会导致错误的认知和印象。另一方面,人们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可以通过嗅觉或者喜闻乐见的香氛产品来重新认识白玉兰,结果还是闻到了错位的味道,这是非常可惜的。

上观新闻:这让您迫切地感到,要为白玉兰的形象和香味正名。

王慧敏:是的。白玉兰“色如玉、气若兰”,在我国栽培的历史长达2500年之久,被广泛种植在园林、寺庙和各类庭院中。古代诗人曾用“天遗霓裳”来赞其姿色。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文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先后选取上海一些具有地标意义的白玉兰树做样本、采集香味、送入实验室展开分析。

在我们采集的所有样本中,白玉兰的香气都给人留下了“清雅”“舒服”的感受,与上海给很多人留下的文化印象十分契合。这让我们感到,白玉兰的芳香有一定的辨识度。这一判断也得到了一些国际头部香精香料企业研发人员的认同。

市花的文化社会价值
高于生态观赏价值

上观新闻:日前,一项针对白玉兰推广应用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公布。背后也有您的参与和努力。可否简要做一介绍?

王慧敏:今年,我们26名市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两份有关推动市花白玉兰发展的建议案,建议包括“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建设白玉兰文化公园,为市民提供市花打卡地。结合公园城市建设,通过规划、新建或改建,推动建设具有规模效应和景观效应的白玉兰公园,常态化开展市花文创活动,科普市花知识、集中展示市花发展成果”。

目前,这些建议都被吸纳进了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花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之中。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启动市花白玉兰文化公园建设,新建、改建20座以白玉兰为主的玉兰属植物特色园,新增20条白玉兰特色道路,同时新增100个白玉兰栽植及观赏点位。

《三年行动计划》的公布体现出市级绿化管理部门对推广白玉兰的重视。相信随着这些系统化举措的落地,白玉兰在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显示度将显著提升,为更好地弘扬白玉兰代表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内涵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长远来看,从市花的价值构成来看,白玉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要想提升市花白玉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光有绿化管理部门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积极探索新的打开方式,为各行各业主动来“+白玉兰”创造更丰富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不久前,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开业不久的THE BOXX沉浸式数字艺术演绎中心推出开幕剧作《追光之城》,就是一个颇具“破圈”意义的新案例。

1882年,我国第一盏电灯在南京路点亮,《追光之城》的故事就从这一刻讲起。演出期间,观众不仅能看到夺目的声光电技术、男女主角在观众身边翩翩起舞,还始终能看到一杆白玉兰造型的电灯静静矗立在舞台一隅。它不仅温柔而坚定地照耀整个剧场,也作为核心线索贯穿剧情始终,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洁爱情的象征,也是他们勇敢投入时代洪流、奋斗终身的见证。

该剧的创作团队曾为了启动创作,专程来到上海社科院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事实证明,他们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不仅实现了数字艺术演绎手段与文化艺术演出的融合,也较为成功地凸显出白玉兰朵朵争先、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不仅让观众对上海市花白玉兰有了真切的感知,也对上海这座城市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了全新的理解。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也将有综合运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展示白玉兰美好形象的创作出现。这一类的创作尝试对于白玉兰能够在花期之外一直开放下去,具有积极的开拓性意义。

在由数字艺术演绎的光影剧《追光之城》中,上海市花白玉兰成为关键内容节点的视觉符号。 受访者供图

期待多方社会资源
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

上观新闻:在前不久开幕的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上,不少市民发现,邮轮节的标识设计别具匠心,将市花白玉兰和浪花结合在了一起。邮轮节的吉祥物叫作“U宝”,是一只手持白玉兰的海豚宝宝。这是否也可视作“各行各业主动+白玉兰”的典型案例?

王慧敏:没错。白玉兰与海豚的结合,代表了上海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与海洋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体现了通过活动促进邮轮经济与市民生活互动、城市文化与邮轮文化并蓄的发展愿景。

在海外,日本通过“樱花经济”“樱花外交”“樱花节庆”“樱花教育”“樱花空间”的体系性构建,促进形成全球性的樱花消费热潮。这在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还成功塑造了日本的国家形象。多年来,法国有意识地利用薰衣草来传达精致、浪漫的生活观,继而向消费者输出集花海、田园、古堡、酒庄于一体的法式乡村生活方式。

面向未来,既有“国际范”又具“东方韵”的市花白玉兰,如何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数字之都等的建设赋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26年将是上海市花被确立40周年,这对于市花白玉兰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一朵市花穿越40年的光阴,一定对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贡献,也积淀下深厚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不妨早做研究和准备,结合展览展示等方式手段,开展一系列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活动。

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原型的创新游船形象及相关的美学艺术设计,有望成为黄浦江上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受访者供图

上观新闻:数周前,在您的提议下,来自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在THE BOXX沉浸式数字艺术演绎中心相聚,为市花白玉兰的宣传推广工作献计献策。专家学者的发言给您带来哪些启示?

王慧敏:这次研讨会,我们不仅邀请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文化企业的朋友,也迎来擅长城市文化艺术标识设计的专家、在花文化创意与传播领域颇有建树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群策群力、尽快实现市花文化宣传推广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是大家形成的共识。

好几位与会者提出了“建立社会化机制”“动员社会多方参与”的建议,认为只有在全社会层面形成多元主体、多方资源合作共赢的局面,才有可能让这项事业“长久”“可持续”地运转下去,也帮助这项事业得到更多有识之士和优质资源的加持。我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

在我看来,创造更多价值是宣传推广市花白玉兰的核心。没有价值创造,会让这项工作失去意义。也只有当我们围绕市花展开的各种创新演绎,为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才能让市花香飘万里、常开在市民的心间。



【大家说】

在信息化时代推广一种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至关重要。在充满新鲜感的体验场景下,实现文化、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是未来推广白玉兰文化内涵值得尝试的一种模式。沉浸式演出在南京东路上驻演,既吸引年轻人,又能够促进消费,对于推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也有积极意义。

——陈虹(民革上海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抖音是一个偏娱乐化的平台,在新媒体传播上可以发挥一些技术优势。比如,可以围绕上海市花白玉兰,通过如今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或互动道具,来推广、传播它的文化形象。当然,再好的创意也需要形成分层、分类、分步骤的内容制作与传播。只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从旁观者变成传播者,使信息抵达更广泛的受众。

——张舒菡(抖音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推广白玉兰文化,年轻化的表达很重要,我们在创作剧目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眼下,如何吸引更多路过的观众走进来观看演出,是一个我们必须用心去面对的课题。好的导引标识、导览系统不仅能吸引潜在的受众,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介质。

——黄维(THE BOXX创始合伙人)

近年来,我们所在“跨界”传播白玉兰文化方面多有尝试,如巧用化学特性制作护手霜、香氛蜡烛和非遗扎染作品等。日前,一套名为“白玉兰‘化’语”的公益科普课程已设计完毕,计划于近期面向三至七年级的学生推出。这套课程希望在解开白玉兰化学密码的同时,拓展学子的科学知识与文化视野。

——林芙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处博士)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为解放日报资料图片 孟雨涵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