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日报 > 文章详情

“低空”谋“高飞”,“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海右论道智库沙龙成功举行

转自:大众日报 2024-05-09 11:35:32

5月8日上午,由山东省科协与大众日报社联合举办,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大众智库工作室、滨州市科协承办的“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海右论道智库沙龙在大众传媒大厦成功举行。

本次智库沙龙围绕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关键议题,邀请山东省智库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研究员刘德军,山东省智库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民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会长赵西军,山东省工信厅海洋装备产业处一级调研员王豫生,山东航空学院飞行学院院长、教授马文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设备部输电处副处长孙晓斌深入交流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无人机产业发展、低空经济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创新环境营造等话题,并就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机遇、挑战,以及山东省当前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布局进行了热烈讨论。

当下,“低空经济”成为热词。什么是低空经济?刘德军表示,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山东的无人机行业将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刘德军认为,山东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应通过加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等方式,依托强大的土木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技术实力,进一步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风口已至。其特有的点对点、地域限制小、弹性空间大、经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等优势,将带来更多新场景、新应用、新服务和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赵西军表示,如今多个省、市竞逐“天空之城”,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支持,“外卖飞进家,上班打飞的”或将成为现实。低空经济的核心就是航空器+各种产业组“CP”,如航空+摄影组成航拍,航空+应急、航空+物流、航空+测绘、航空+农林的形式更已广泛应用。下一步,还可拓展航空+智造、航空+消防、航空+文旅等应用场景,让低空经济真正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领域,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

迎风而上,翱翔“低空”,山东优势何在?王豫生介绍,山东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制造基础,涉及原材料、零部件、整机、集成应用、飞行服务、飞手培训、检测检验、飞行平台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近百家。重点调度的无人机整机制造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共27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从2023年到2024年,低空经济在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被提及,相关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紧抓发展低空经济的重大机遇,下一步山东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特色优势,推动全产业链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低空经济体系。

低空经济能“飞”多高,还要看人才储备足不足。马文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高等院校,特别是航空类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在培养低空经济专门人才方面坚持需求导向、任务驱动,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改革、探索、创新,以适应低空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还需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力量一体共建、高度贯通的培养体系,健全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让低空经济动能更足,“飞”得更远。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的“生力军”。目前,我国无人机数量超百万量级,电力巡检工作已经逐渐有无人机巡检替代人工地面巡检的趋势。孙晓斌介绍,无人机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人的体力消耗,工作人员在山下用无人机就可以快速完成巡视工作。与原来的人工地面巡检相比,无人机低空巡检在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都有着显著优势。电力无人机现在正逐步由量变引发质变,体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历程。

海右论道智库沙龙将充分发挥山东省科协智库决策咨询人才优势和大众日报社权威媒体平台优势,为打造数实融合最强省贡献力量,合力为山东省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智库贡献。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海右论道智库沙龙视频节目将于近期上线,敬请期待。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张云清 路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