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短章 | 站在官湖村破败祠堂和2亿元别墅群分割线上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书源 2018-04-03 17:36
摘要:隔阂,在村庄内外之间,亦在村庄内部。

湛江富豪捐赠2亿元无偿为村民建别墅,却惹起村民对分配的不满?众声喧哗之时,我深入这个粤西古老村庄,才发现风波背后隔阂处处。

 

而这种疏离,发生在众多围观者之中,亦发生在村庄内部。

 


祠堂

 

很难有人可以确切说清,官湖村老祠堂是否已算荒废。 

 

就连这座祠堂在村里究竟站了多少年,几乎所有村民也都语焉不详。“大概至少有100多年了吧。”村长陈春强说。  

 

祠堂所在的村道,恰好就是年久失修的老宅与新修别墅的分界线。新与旧的世界,以村道为分割线铺陈开。  

 

走近端详祠堂。这是有着三个门洞的砖瓦房,门口牌匾上的字已被侵蚀得斑驳。门栓均被牢牢插上,透过木门缝隙,可见院落里几张横七竖八的桌椅和更深处的神像的虚影。由于褪色和青苔的掩映,面目难辨。 

 

“也不算是被荒废吧?我们每年的年例(当地一种祖先祭祀仪式)都在祠堂里做,村民大会也在这里开。”陈春强否认我的这一论调。至于祠堂常年关闭大门的原因,他的解释是:年久失修,害怕村里的小孩误闯进去,被松动的落砖砸中。  

 

企业家陈生这几年为官湖村兴修别墅的过程中多次提过修建祠堂,但被村里人婉言推辞了。 

 

“这些砖头已经坚持不了几年,修了地基也不稳。祖宗的东西,是要大修的,大概在建二期别墅的时候会考虑做新祠堂吧……”陈春强口气轻松地对我说。接听我的回访电话时,他正开着自己20多万元的小车去遂溪县城聚餐。他嗔怪我离开湛江太匆忙,没有机会请我吃顿饭。那夸张纯熟的口吻,倒有点像是生意场上八面玲珑的商人。  

 

在祠堂附近,我发现了村务明细、捐款公示、活动通知的公告栏,而这个布告栏距离村委会却相隔大半个村子的路程。用布告栏暗示的村庄“心理中心”的地位,倒是让我理解了祠堂的确算不上荒废。

 


村长

 

在布告栏发动村民清明节踊跃集资祭祖的公告上,我看到陈春强自称为“春强”,谦虚和顺,像是小辈。  

 

其实在我刚加上陈春强的微信,看到戴牛仔帽的中年男子头像以及昵称“强哥”时,第一印象就是新奇——他不同于我往常采访中那种传统村庄的村长形象,少了些以宗族为纽带的农村社会大家长的权威感,多了城市生活的市井气。  

 

虽然一直身在农村,陈春强的人生确实和务农关系不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他就在陈生的饮料公司当业务员,后来饮料公司搬去江门市,他才回到农村。陈生于2012年前后在官湖村建设规模化养猪基地后,他一口气包揽了700头土猪。“最多的时候,一批猪出栏,银行卡上多了将近10万元。”这是陈春强关于财富的记忆。 

 

陈春强在微信上查验了我的证件以后,和我的第一句寒暄是“杨记者你的头像比我想象中漂亮”。  

 

之后与陈春强的见面,加深了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穿了一身休闲服,头发拿定型水一致地往后脑勺处一个方向梳齐,颈上一条金光闪闪的粗金链几乎吸引了我所有注意力。  

 

他告诉我,粤西农村的人喜好金饰。只是后来我进村采访后,却发现村民中鲜少有人佩戴。  

 

当了7年村长的他,是不是正是这个交织着农耕遗风和现代思维的村庄在时代变局中的一个明证?而作为局外人,我们又是否对这个古老的农村存在偏见——

 

农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在经历了企业家陈生的连续多年扶贫以后,什么才是他们当下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官湖村祠堂风貌。 杨书源摄


权威

 

我在村委询问村里情况:村里是何时脱贫的?村里的贫困人口历年数据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把村干部给问倒了。他们告诉我,一位名叫陈光武的人会更清楚情况。  

 

陈光武是官湖村所属的遂城镇上教育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做过邻镇的小学校长。陈光武的父辈是村里人,但如今已外迁到别的村落。

  

在这场分别墅风波中,陈光武凭借“有文化的人”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这两重身份,成为和村干部一样重要的牵头人。关于村里的情形,50岁出头的他对答如流。  

 

交谈中,众人指着对面村小的门卫室说,门卫就是7年前的老村长,也是现在陈族的副族长。我赶紧跑去和老人交谈,才发现他居然不会说普通话。有位村民笑着回复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族长说话还有人听吗?也就是过节时组织一下。”  

 

副村长陈朋生比陈春强还要“另类”。他是80后,着装考究,“坐骑”是一辆路虎越野车。  

 

其实他是一位从未出过官湖村的年轻人,很早之前就在邻村承包了大面积猪场。在陈生的猪场入驻官湖村后,他作为有养猪经验者,建起统一标准的养殖基地,饲养了5000头猪,是村里当之无愧的养猪大户。“有能力的人就会当村长喽,这个时代在变。”这是他对当选副村长原因的回答。  

 

陈朋生在村委成员里话不多,这几天需要做分配别墅前的入户调查,他的路虎车就义务用作村干部们的交通工具。  

 

在两届村干部之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村落所崇尚文化的改变。

 


新旧

 

“那个就是老板的老家”——在村口,我被很多村民提醒,这就是捐款2亿元为村民建别墅的陈生的宅子。

 

那是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宅子,三层楼,除了建筑面积大和院落围墙大一些以外,很难和一位身价上亿的企业家联系在一起。 

 

“老板不常住这里。”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告诉我。同时他们还告诉我,陈生的母亲依旧居住于此,因为老人家不习惯大城市生活,也不要去享福。  

 

“住不惯”,这是年长村民口中最频繁的说辞,无论是说陈生母亲之于城市,还是说他们之于别墅。一位50多岁的村民甚至指着自己堆在院角的一堆农具,忧心忡忡地说:“这些东西以后进了别墅放在哪里?”  

 

官湖村的年轻人对于眼前的这片别墅则乐观许多。只是年轻人终究也有自己的担心:作为准备扎根乡土的新生代,离开了从前那些仿佛可以随时加盖、重修的祖宅,别墅更具不确定性。

 

有一类村民言辞最为激烈——那些不常住在村里的村民,他们外出安家多年,对村里情况并不明晰。尽管拥有“内部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视角,但他们的负面情绪,与外界舆论中的围观者情绪并没有多少不同。毕竟,他们也在距离这片土地日渐遥远的站位。 

 

不过,村民们在抱怨完别墅之后,都会补上几句关于陈生的好话。  

 

带我参观别墅时,陈春强告诉我,自己家里住的也是瓦房,但幸运的是台风来袭时没被刮倒。前两年,他开始往瓦房里添置新型家电,比如冰箱买的是海尔牌的双开门型号,花了4800元。“现在这些钱都不是问题了。”他说得很从容。  

 

4月1日是今年清明官湖村村民集体祭祀的日子,陈春强在微信里给我连续发来一堆现场照片:祖坟坟冢、大段用文言文写成的墓志铭和家族考据史、祭祀村民的集体照……  

 

一张写着“八世祖明朝监察御史陈贞豫”的官员朝服画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在我采访中问起祖先时,村里的年轻人最多是含糊一句——“都过去了”。  

 

而眼下,贴在村里布告栏上的两张“官湖村简介”中,终究还是新修的别墅照占据了最大篇幅。  

 

这才是谁都会在乎的官湖村当下之事。至于过去与未来,仿佛都没那么重要。

栏目主编:林环 文字编辑:林环 题图来源:杨书源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题图:陈生为官湖村修建的村庄大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