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城市温度丨宝庆路3号九十年来首度开放,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7-12-09 06:00
摘要:上海有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向公众开放,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会经历怎样的蜕变。

从2014年开放的淮海中路217号“爱马仕之家”、“绿房子”吴同文住宅,到今年的上海荣宅,沪上一些著名的老建筑经过修缮向公众开放,引发阵阵热潮。今年10月开放的百年老宅“荣宅”,预报名额“一票难求”,现场排队最多要等待1到2个小时。

 

近日,又一座老洋房——90多岁的宝庆路3号迎来首次开放,再次引起关注。这座常年大门紧闭的著名私人花园,如今“变身”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而且是国内首家交响乐博物馆。截至12月,宝庆路3号开放已满两个月,人气满棚。12月8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用手机预约发现,下周的两个场次全部排满。

 

宝庆路3号建筑群整体风貌

 


花园洋房建筑群风格迥异

 

宝庆路3号是上海市中心少数拥有大面积花园的花园洋房。门外看并不起眼,大门里却是“别有洞天”。近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中,一边是5栋老洋房,与洋房紧密相连的是半个足球场大的花园和草坪,几颗百年香樟郁郁葱葱。

 

位于宝庆路3号内部的大花园

 

仔细看,可以发现5栋老洋房并非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有的是马赛克墙面,有的是卵石墙面,有的是水刷石墙面,还有涂料墙面;门窗以木制门窗和钢门窗为主,2号楼西南角安装了少见的铅条彩色玻璃窗。其中,卵石墙面的洋房走“古典风”,配有棕红色门窗和红瓦屋顶;面砖外墙的洋房走“简约风”,除了黑色钢制门窗和几根绿色装饰线,再无多余装饰。

 

花园洋房经典的卵石墙面

 

铅条彩色玻璃窗

 

据宝庆路3号修缮项目主创建筑师、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院长助理宿新宝介绍,5栋建筑风格迥异主要是因为建造时期不同。宝庆路3号原为德国商人在1925年所建,原来只建造了2号楼和5号楼。1930年,上海近代染料大王周宗良收购房产,并于1936年委托近代著名的华人建筑事务所——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改建,新增1号楼和3号楼,逐渐形成目前的建筑群形象。“新楼”中的1号楼采用了当时上海滩最新潮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观简约,是原来房主用于接待客人的地方。

 

老洋房内部装修简约

 

按照原样修复的壁炉

 

记者近日走进洋房内部,只见褐色的地板、木护壁、木踢脚以及楼梯大多未经更换,整体室内装修风格简单,色彩朴素,衬托出内部展品的珍贵价值: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乐演出节目单,工部局乐队录制的黑胶唱片……

 

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

 

在整个宝庆路3号,洋房群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都是大花园。一条充满老上海风情的弹石路和洋房群相连,将人引入花园。花园内保留着数十根大型树木,其中不乏百年古树。高大的乔木伫立在花园后方,前院是绿篱和花丛,景观层次分明,是典型的德国庭院风格。

 

大花园采用德式庭院风格


还原建筑风貌和旧日情景

 

宝庆路3号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其1、2、3号楼是保留历史建筑,4、5号楼是一般历史建筑。在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的修缮“蜕变”过程中,主要以恢复历史风貌和装饰特色为主,让人们置身其中,如同“穿越”回当年。

 

外墙和门窗最具特色,要予以保留。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洋房屋架和其它木质结构被白蚁侵蚀,风化严重。外墙修复和结构加固,要在不改变外立面主要轮廓的前提下进行。

 

修缮前的宝庆路3号外观有些破败

 

暴露在室外的外墙卵石因年代久远,逐渐脱落。施工人员要先对墙面材料仔细清洗、分析研究,选好合适的卵石尺寸。“‘卵石墙面’是花园洋房的经典组成,镶嵌太浅容易脱落,镶嵌太深就没有立体感。只能靠人工,一颗一颗粘上去。” 承担施工修缮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宝庆路3号项目经理沈国忠回忆道,当时仅墙面粘卵石的就有30个人。还有部分马赛克墙面有小面积脱落,后期填补的马赛克是去景德镇专门烧制而成。

 

工人正在一粒一粒地粘卵石

 

在一些细节之处,木制门窗依然采用过去的榫卯结构,木制百叶窗也保留传统工艺。窗户中间一根凸出的木杆,用手上下拉动,就可以调整百叶转动方向。在室内,所有家具的摆设都按照20世纪30年代的样式进行摆设。

 

院内所有的木质门窗全部采用榫卯结构

 

除了一次性保护修缮,后期运维也考虑到持续保护的问题。经过专业测算,宝庆路3号的建筑楼板负载标准大概是200公斤/平方米,相当于每层楼只能同时承载10个人。参照这个测算结果,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把每次参观的人数限定在50人以内。

 


建筑“再生”如何融合新设计

 

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从“住宅”转为“博物馆”,老建筑难免要进行功能调整。但是新增功能的同时,要尽可能维护建筑原貌。

 

宝庆路3号的5座墅彼此独立,结合布展需求,需要串联出一条流畅的参观流线。因此,在2号楼和5号楼之间新增一座连廊。工程人员特地将连廊位置向北“挪让”,保留住既有院落的空间形象。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在室内外都能看到绿化,采光通透,让新建的连廊与周边融为一体。此外,室内新增的空调设备全部“藏”在家具后面,或隐蔽角度,避免带来“突兀感”。

 

新建的连廊贯通两座洋房,采光通透

 

与此同时,所有木质材料均涂上了防腐保温层,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喷淋设备,并专门建造消防控制中心、水泵房。这样的改动是否会有悖于老建筑保护的初衷?

 

“建筑的保护更新一定要结合当下需求,在不破坏老建筑精髓的前提下植入新功能。因此,适度改造来满足结构和消防需求是可行的。”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表示。

 

一座别样的博物馆

 

不过,老建筑能否真正重获新生,关键在于功能定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老洋房被改造为餐厅、商业中心或者办公空间,受到人们关注。“这是老建筑的优势。时间要素在建筑演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附着的文化内涵、名人轶事会给人带来天然的亲切感。”卓刚峰认为,老建筑的业态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功能定位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硬件是否合适,即新功能可不可以有效合理地融入原有环境。在软件方面,要注意改造后是否受到人们的欢迎。”

栏目主编:张奕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图片来源:作者摄影、上海建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