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7·26讲话3000余字讲稿中,“人民”出现10余次,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执政逻辑?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洪生 2017-10-17 06:40
摘要:在短短3000余字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多达10余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到人民。比如,“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讲话中为何多次强调“人民”?从这个高频词的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特质和追求呢?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价值导向

 

 

讲话指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晰了发展与人民的关系,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解决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利益诉求更加多样。新的发展理念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需求,因而,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顺应人民期待,解决人民期盼,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彰显人民的力量至上。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可见,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发展的依靠。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劳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民心、集聚民智、激发民力,为实现中国梦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人民的利益至上。目前,我国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列为党的重要工作,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做到为民、亲民、爱民,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应把是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成为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讲话指出:“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对5年来我们所取得成绩的总结,其中一条经验,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只有把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经济社会发展之后也出现了新的民生问题,人们在体味经济增长快乐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民生难题。比如,人们对于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分配等都有了新的更高需求。要看到,民生毕竟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而民生诉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又反过来成为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对此,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善于把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而不能把“民生”视同“包袱”,认为抓民生只是投入、花钱,要正确理解民生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其实,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思维,就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民生与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一面。在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项目和工程是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具有乘数效应的新动力。

 

 

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优势

 

 

讲话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对执政党而言,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意味着执政只是手段,为人民才是目的,因而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与民同心。同样,如果人民给予了肯定评价,那也说明我们执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5年,我们不断“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始终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同“公”相结合,用来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也可能同“私”相结合,把它作为个人的资本,用来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如何避免公权私用,管党治党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解决的如何,直接涉及到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涉及执政地位能否稳固的重大问题。

 

 

实践证明,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纵观世界各国政党,有许多党出了问题、失去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出现严重的腐败,导致了人心向背的变化。5年来,我们党加大力度管党治党,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活动等,把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党风得到极大的改变,良好的党风也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总的来说,在短短3000余字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多达10余次。从中可以看出人民的重要性,这背后包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历史观、利益观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标示着我们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联。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邮箱:shhgcsxh@163.com

文字编辑:李小佳(本文编辑)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