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高烧39摄氏度,到送至金山医院免押金抢救,前后不到半小时……近日,家住金山区石化街道七村的张老伯康复出院,第一时间将一面“为民服务暖人心 排忧解难似亲人”的锦旗送到居委会对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当时情况紧急,医院直接开通‘绿色通道’抢救,我才得以安然无恙。”
这归功于石化街道专为辖区“爱心点名”对象开通的“绿色通道”。据介绍,去年,石化街道进一步落实“四联”工作机制,和金山医院急诊党支部结对共建,优化完善免押金先抢救、爱心床位、爱心救护车等特殊案例处置流程,建立畅通的“爱心点名”对象紧急就医沟通机制,打通了特殊案例紧急处置的“最后一百米”。
而推动这个绿色通道建成的,是来自居民的一则人民建议。去年,石化街道推出“石话实说”人民建议征集品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1个主阵地,涟园党群服务站、紫卫、四村居民区3个征集站,党建区域条块下6个征集点,“永贵大叔”明星意见征集工作室,及横向流转的基层法治观察点、人大代表“家站点”、居民协商工作坊等X个征集联络点,形成1+3+6+1+X的人民建议征集阵地矩阵,并通过线上推出收集问题意见微信小程序,线下建设社区会客厅,搜集民情民意,筑牢群众“连心桥”。
“石话实说”工作团队则由三部分人员结构组成,一是征集办公室人员,负责牵头抓总,保障征集工作有序进行;二是社区团队,主要由居民区书记、治保主任、小区签约律师为班底,叠加法制观察员、社区明白人、热心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打造百名收集员团队,着重吸收社区民情、民意,痛点难点,并提出解决方向,助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三是专业特长团队,从辖区内石化股份公司、区属单位、重点行业、党建共建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社区代表,居住或者工作在石化的达人、能人、热心社区治理的居民群众中吸纳力量,从各自熟悉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性建议。去年以来,全辖区共有建议人100余人,共收集建议500余条,其中480余条被采纳。
最近,家住石化街道紫薇苑13号和28号楼的居民格外开心,随着小区内这两栋楼首批两部加装电梯交付使用,这里成了“样板间”,让周边居民对加装电梯有了直观感受,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请缨”当起加梯牵头人。而每一部加装电梯的背后,都有人民建议的身影。
面对小区户数多、建筑结构各异、人员组成复杂、业主意见多样等问题,石化街道将“石话实说”人民建议征集贯穿始终,通过“信访工作六步法”,破解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题。目前,街道共有3部既有多层加装电梯正式投入运行,1部正在建设中,2部正在筹划中。
建立14个“骑士e站”、探索经常性为老志愿服务行动、增设助餐点、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征集来的人民建议逐一转化落地,让“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愿景成了现实。在石化街道,来自人民群众最质朴的声音正在和政府部门工作深度结合,化作社区治理“金钥匙”,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温度。
石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楠帆表示,近年来,石化街道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认真践行“民智如金、民意如山”,使“石话实说”成为居民参与城市治理重要渠道,“我们聚焦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把一个个民生痛点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当前,石化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正从三个聚焦出发,聚焦场所实地化、聚焦队伍高效化、聚焦渠道多元化,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发动老百姓提建议、去哪里提以及怎么联动解决”等问题。近期,在金山区征集办统一协调下,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司法局、区房管局、区城管执法局也正式入驻“石话实说”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形成区街居三级联动,使得听取人民建议的脚步更深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