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弥漫的夜,拉尔夫·蒂尔尼在伦敦迷了路,误打误撞进入一条小巷,目睹了一场正在进行的谋杀……
这是法国侦探小说家保罗·霍尔特《幻影小巷》一书的开头。小巷出现后又消失,为整个故事蒙上重重疑云。
“我们孤岛书店,仿佛就在这样一条幻影小巷里。”店主时晨用推理圈的“黑话”调侃道。
位于南昌路一条小弄堂里的孤岛书店,是上海乃至中国大陆第一家侦探主题书店。
一周前,写推理小说的时晨在自己的微博宣布:“我开了一家书店,一家侦探小说主题书店……在这个时代,开书店是一件逆潮流的事,是百分之百的赔本买卖。那又怎么样呢?人生难得任性一次。”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3000多次,除了书业和作家同行,还有不少上海以外的读者激动道:“以后来上海,一定来打卡。”
开业3天,小小“孤岛”吸引了数百读者做客。“孤岛”不孤,门道何在?“孤岛”的未来,能够任性多久?
“为人生清单打个钩”
4月10日下午1点,孤岛书店开业,状似“推理迷大型网友见面现场”。一波波读者把时晨“挤”到了店外,有人甚至特意从广州赶来。店里的木质长桌被人包围着,一本本书递上去,端坐在桌前的人奋笔疾书。
两天后,当我第二次踏进这家名为“孤岛”的书店,不大的空间里,一眼就能看到时晨在与友人闲聊。店里暂时没有其他顾客,他向我介绍:“这位周老师也是推理小说家。”
“开业那天,也是作家朋友在为读者签售?”我问时晨。他大笑:“那是记账,记一记大家买走了什么书,再补库存。”
开业首日,19点打烊,孤岛书店成交了100多单生意,营业额1万多元。书架被买空了,晚来的读者没书可选,时晨发了条微博致歉,顺便“寻人”:“是谁送了花瓶、黑黄战神和招财猫?”
“开了书店,发现好人这么多。”时晨带我看店里的陈设,这些、那些都是读者送的。“开书店毕竟不是慈善事业……”我咽下这句话,问他:“对书店的未来更有信心了吧?”
“没有。”他答得很快,“现在这样才是书店的常态。”
时晨今年34岁,留着寸头,说话温和。他从初二开始读侦探小说,后来自己写侦探小说,2002年第一次发表作品,如今已经出了十几本书,包括《罪之断章》《黑曜馆事件》《五行塔事件》《水浒猎人》等,其中有两本还在台湾地区出版。
开书店前,他是上班族,疫情期间离开了原本的广告公司,“没找新的工作,写了一本新的书。”
“书的销量也就一般,知道我的人很少。”时晨指指书架上紫金陈的《坏小孩》笑道,“影视版权也没卖出去……不过,出版社基本不会亏钱。”
去年12月,时晨开始在上海找店铺,决定与朋友合伙开一家侦探小说主题书店。这个计划,他没有告诉小说圈的同行。
“我这个人比较悲观。”他笑,“开书店能成,可能比我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小说家的概率还低。”
为什么还要开书店?他打了个比方:“或许不太恰当,就像有的女孩子特别喜欢品牌包。”
开书店是个奢侈品?他想了想:“说奢侈或许也是,但就像为人生清单打了个钩。”
这个钩,他原本以为在退休之后才能实现。直到疫情期间,他偶然看到杭州有家叫尤利西斯的书店,只卖《尤利西斯》一本书,书店在开张时就宣布只开两年;后来,很多网友转发的盛世情书店“致读者信”令他触动,年近花甲的店主决定结束三十余年开店生涯,留下一句“做喜欢且能安身立命之本,乃人生一大幸事……”
“开一家只存在两年的书店、开一辈子的书店,很酷,甚至后者更酷。”时晨总结,“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哪怕只开一段时间以后关掉,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只要能自负盈亏或者小亏,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把书店一直开下去。”
“如果想太多,可能就不敢开了”
去年12月开始,时晨和合伙的朋友花了3个月时间,找到这处位于市中心、租金相对便宜的店面。这里原本是个花店,时晨相中它装修简洁,不用大动筋骨。“上一任店主听说我们要开书店,投来同情的目光,留下很多东西给我们,灯饰、摄像头都是花店原来的。”
孤岛书店的陈设简洁,这个“骷髅头”或许是店里最“恐怖”的道具。时晨说,推理小说是智慧的较量,不光是营造恐怖的气氛。 蒋迪雯 摄
和时下一些成为“网红打卡点”的书店不同,从一开始,孤岛书店走的就是极简风。时晨的原则是尽量节省成本——不在装修上花费过多,不聘请专职店员。
地板上DIY的“尸体发现线”,“有朋友躺上去画的”,时晨开玩笑道。 蒋迪雯 摄
书架和书是不能马虎的。作为推理迷和侦探小说家,他有一套选书方法论:“首先,开宗立派的作家的作品是必读的;其次,要有一些反映侦探小说最新趋势的书;最后也会推荐一些冷门佳作。”书架上的“中国推理”“日系本格”“欧美古典”“社会派”“硬汉派”等类别,方便读者搜寻自己想要的侦探小说。“推理小说是小众文学门类,我知道哪些书好,哪些作家值得推荐。如果读者对推理小说感兴趣,想要进阶或者淘宝,或许在这里就会感到很有收获。”
得知开店消息,时晨的朋友们纷纷跑来“支招”。“最不靠谱的是哪招?”他想了想:“组织剧本杀吧。”
时晨不排斥在店里组织游戏,但作为一名新手店主,他还无暇考虑这些活动。由于预估不足,开业前期准备的1000来本书,短短两天就被买走三四百本。有顾客在开业第二天晚上过来,环顾了一圈书架问:“怎么只有这么点书?”
“不希望特意跑来的读者失望,觉得这家店徒有其名。这几天一直盯着物流,希望补货的书快点到。”在时晨的心目中,实体书店的一大功能是为读者选书,“上海有不少宝藏小书店,我挺喜欢逛,最惊喜的是在书店里发现自己没听说过的书。书店经营不易,但总有人不断开出新的店,抵抗着所谓的潮流。纸质书的触感和面对面交流的愉悦,我相信总有人需要。”
“开店以后,各种事情一股脑过来,确实有些手忙脚乱。”他承认,自己在开店之前没有考虑多少长期规划,“只想着先开出来。因为我觉得开出来最重要,之后再想后面的事情。如果想太多,可能就不敢开了。”
“如果发生,首先应该在上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曾是侦探小说家聚集地。有着“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东方的柯南·道尔”之称的程小青,就是上海本土作家。他的照片挂在孤岛书店的墙上,周围是柯南·道尔、爱伦·坡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11位推理小说家。对面的书架上有程小青的代表作《霍桑探案集》。这套全集几十年来未曾再版,是时晨一本本凑齐的,摆上书架后很快被一位书迷买走了。
读着程小青小说成长起来的当代侦探小说家,在上海聚集起来。蔡骏、那多、陆烨华、鸡丁、时晨等,有的生于上海,有的在沪定居,每月举办线下沙龙,讨论推理小说创作方法。
“经历草创期并不断向前发展,中国推理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这些写作者也开始越来越注重中国本土元素。”时晨认为,上海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作家集聚,上海可能也是国内拥有推理小说读者的数量最多的城市,高素质的读者群体进一步带动了创作。
孤岛书店的书架上,东野圭吾、阿加莎等畅销作家作品反倒不好卖,更容易卖出去的是小众、冷门作品。“这说明,来这儿的读者可能都是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对于自己的珍藏被淘走,时晨多少有点不舍,但也欣喜于找到同好。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要给书店捐书,让好书流动起来。
“当我还是一个推理小说迷时,就渴望有这样交流的空间。”时晨为书店取名“孤岛”,这是侦探推理小说中的常见模式——“孤岛杀人”,指的是一群人被困于封闭场所陆续被杀,外部人员无法介入。而在这家灯光温暖的孤岛书店,“孤岛”似乎有了更多意味。
“目前中国的推理爱好者,缺少线下活动的平台,虽然有的独立书店偶尔会组织有关侦探推理主题的活动,但数量远远不够。”时晨畅想,今后,作家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相聚,举办作品研讨会;还可以通过观影会、签售会、新书发表会和学术沙龙等形式,接收读者第一手的反馈,增加读者与作家互动的机会,推动推理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
到时候,书店不只是书店,更是为推理迷打造的会客厅、激发新创意的空间。
“这样一间小众主题书店,如果发生,首先应该发生在上海。”时晨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采制:沈阳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