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怎么解读?

世界观 2021-03-28 21:2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中伊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将其放在王毅外长中东行、中国中东整体战略中去观察。

当地时间3月2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德黑兰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引发外界关注。

有评论称,这是伊朗首次与外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为伊朗经济雪中送炭。也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炒作“中国与伙伴抱团取暖”“受美制裁的国家找到共同事业”云云。

分析人士指出,给中国与他国的正常交往套上地缘博弈公式、或“对号入座”到对立面,未免狭隘。中伊签署合作协议,固然标志着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但更应放在中国外长中东六国行、中国中东整体战略中去观察。

抱团取暖?

今年是中伊建交50周年,眼下正值伊朗新年诺鲁兹节,中国外长此访备受关注。不过,在王毅为期两天的多项议程中,最受瞩目的还是两国外长27日共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8日,多家外媒都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报道了这则消息,并援引伊方表述,突出几大要点。

其一,它是一份完整的路线图,包含战略政治、经济条款等多个层面,从能源、高科技到军事以及海事项目等。其二,经济是这份文件的主轴,其中包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和基建领域互惠投资等,特别关注两国私营企业。其三,它发生在伊朗和中国都受到美国制裁的背景下。

有评论称,对于正在经历艰难的伊朗而言,这份协议无异于是雪中送炭。自美国2018年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以来,伊朗正在努力证明其经济对数十年制裁的韧性。中国对于伊朗急需大量投资来重建其设施的石油工业来说尤为重要,这项协议将打击美国试图从经济上孤立伊朗的努力。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伊朗的贸易一直稳步增长。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伊朗最重要的商业伙伴。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德黑兰再施制裁前,中国是伊朗石油最大买家。伊朗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中国是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186亿美元。

除了经济诉求,也有人猜测,这项协议体现了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和伊朗的战略考量。比如,鉴于伊朗长期与“超级大国保持等距离”的立场,这项协议说明德黑兰在压力之下采取“新的向东看”政策?再如,这次中伊外长聚首发生在中俄外长会晤后不久,中俄伊这三个被华盛顿制裁的国家准备开启某项共同事业?

一脉相承

综合王毅在德黑兰的讲话和专家的分析可知,上述观点均有失偏颇。中伊全面合作协议的签署,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观察。

其一,它不是刚刚提出,而是对中伊两国领导人2016年达成的“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践行,也是双方5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它源于强大的内生动力,旨在推动两国关系提质升级。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中伊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表联合声明,同意达成一份全面合作计划。当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人民2000多年前便通过丝绸之路展开友好交往;两国在历史上没有战争纠葛,在现实中没有根本矛盾,只有始终如一的相互支持和互利双赢。

半岛电视台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主张签署25年合作文件的关键人物之一。自那以来,这份协议一直在制定中。伊朗方面此前多有预告。2020年10月,伊朗外长访华时曾在推特上称,双方在包括“推动25年合作计划”在内的诸多议题上强化了共识。2021年1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伊中两国正在为未来25年的合作框架协调。如今,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文件正式签署,以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

其二,它反映了外部环境压力下,中伊两国彼此支持、加强协调、维护正义的共同立场。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伊朗等其他国家为“国际秩序破坏者”,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对此,中伊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比如,中方坚决维护伊核协议,坚决主张美国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为重返伊核协议的前提。此外,伊朗在我国暴发新冠疫情之初迅速提供帮助和支持,中国也在本月初向伊朗提供首批疫苗援助。

“中国是伊朗患难中的朋友。”扎里夫27日表示,他感谢北京“在伊朗遭受不公正制裁期间的行动和立场”。伊朗总统鲁哈尼当天也感谢王毅在伊核协议上的立场,以及对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的反对。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指出,中国和伊朗之间一直友好交往,经济互补性很强,发展关系没有大的障碍。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伊朗是世界上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建设方面有需求,中国可以对其提供帮助。但过去,或多或少会受到外部压力,美国不希望中伊走得太近。如今,随着国际局势的嬗变、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于美国提出的无理要求和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对中伊贸易进行长臂管辖,中国的顾虑会更少。随着全面合作协议的公布,中国和伊朗未来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地展开工作。

其三,“它可能只是开始,可能会产生某种杠杆作用,带动中国和其他海湾国家签署类似合作文件,推动中东地区的发展和治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指出。

李伟建认为,中国和伊朗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将其放在王毅外长中东行、中国中东整体战略——促进中东地区的发展和治理中去观察。一些报道过度突出中国和伊朗的外交成果而冷落其他国家,或者暗示中国和伊朗合作旨在与美国进行对抗,可以说都是别有用心。很多海湾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王毅这次访问与各国探讨的都是互利共赢、促进发展战略对接。而且不仅仅是空谈,都涉及具体项目,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这些国家都有这样的需求和计划。

中东之问

王毅的伊朗之行,是其出访中东六国的重要一站。此前,他已到访沙特、土耳其;此后,他还要前往阿联酋、巴林、阿曼。

“这次访问选择的国家很有意义,体现了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是对所有民族国家平等、平衡的外交。”华黎明指出,王毅既去伊朗也访沙特,尽管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关系不睦,但中国与它们的关系都很友好,而不是拉一派打一派。这体现了中国一直秉持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也说明中国在中东“朋友圈”的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王毅在与鲁哈尼会谈时提到,现在是时候认真反思外部干涉给地区形势造成的恶果,携手探寻维护地区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了。为此,中方还提出了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

“这契合中国在中东的外交理念和实际做法。”李伟建指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关于中东向何处去,习近平主席已经有过多次阐述。中方的答案是,中东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治理不善,因此必须从发展中找办法。过去一段时间,正是美国利用中东国家内部局势不稳进行外部干预、挑动地缘政治博弈,让地区国家沦为牺牲品,搅得地区局势一片狼藉。疫情期间,当地两大经济支柱石油和旅游遭遇重创。后疫情时代,中东怎么走?要想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就需要通过帮助中东国家发展,引导它们实现地区治理,达到它们所期盼的和平和稳定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年来中东外交的着重点和发力点。

“有人说美国现在收缩了,中国是去填补美国的空白。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李伟建说,中国更多的是促进合作互利共赢,比如和海湾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已进行了好多年、在北京举办中东安全论坛等。中国希望通过贡献自己的智慧,促进当地的发展和治理,从而来实现地区稳定、和平与安全。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