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朱亮高:上海要建成一座怎样的“人民城市”?

思想汇 2021-03-28 06:3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亮高
如何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新模式?

【编者按】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思想理念。上海要建成一座怎样的“人民城市”?日前,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举行的“打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长宁样板暨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朱亮高指出,建设“人民城市”是上海在新时代继续引领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人民城市人民建”还是“人民城市为人民”,最终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爱”


城市特别是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温馨港湾和出彩舞台。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时,称赞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变成了“生活秀带”,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思想理念。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也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上海人民正迈开现代化、卓越性铿锵步伐,牢记初心使命,矢志守正出新,阐释时代内涵,奏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城市治理时代强音。那么,上海要建成一座怎样的“人民城市”?今天的演讲,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思考。

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新模式

在谈“人民城市”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诞生于人类对安全、神圣生活的向往,首要的外化基础是人口的集聚,继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城市形成了诸多特性。人类对城市的理解,决定了城市的愿景,进而培育塑造着城市的样貌。

城市是高密度的社区,是充满生机的多功能混合体。美国城市规划专家雅各布斯认为,城市的活力来源于空间的多样性,城市空间应满足人们不同种类的需求。城市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心理,在历史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下,不同城市形成一种基于对城市文明的习得而生成的市民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如巴黎的浪漫、米兰的时尚、东京的精细、纽约的疯狂。城市作为人类繁衍发展的栖息之地、成就之所,承载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热切渴望。城市理想是人类寻找美好城市愿景与城市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体。人类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憧憬同自然规律和谐结合,使得城市在体现自然秩序的同时,又营造出色彩斑斓的个性。

古往今来,人们对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有过诸多憧憬、思索和实践。西方城市建设史,曾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但也产生了诸如城市极端贫困、极度两极分化、大规模贫民窟等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的二元分割,置身于城市空间中的“大多数”似乎并未感知到城市文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如何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新模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根植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土壤,同时遵循全球城市建设发展的机理和规律探索,这样一座城市理应成为充满理想正义、充满东方品格意蕴的现代之城。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将理想城市的愿景同人民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启了新时代新愿景新篇章,让城市发展真正惠及人民,显然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

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城市

回顾历史,自西方列强叩开国门以后,古老的农业中国开启了步履维艰而又波澜壮阔的现代城市转型。上海,是近代中国转型发展的缩影。这里留下了殖民主义的痕迹,也张扬着资本的力量,旧上海 “十里洋场”曾醉心于旧式繁华,也留下了“冒险家乐园”的过往图景。然而,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响亮宣示,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人让上海这座光荣之城最终成为属于人民的城市、服务人民的城市、成就人民的城市。

“人民城市”是对上海光荣历史底蕴的深刻传承。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百年奋斗的壮丽史诗,深切烙印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深厚的历史基因和最深沉的精神品格。这一历史基因、精神品格锻造着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品格、风貌和精神。当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后在马路上席地而卧的场景传遍大街小巷、传颂大江南北的时候,人们意识到这是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而指挥这支人民军队的中国共产党则是真正的人民政党,上海必将真正迎来一个人民的时代。

“人民城市”是领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风气之先的必然要求。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开启了神州大地城市化建设及快速发展的帷幕,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不足20%到突破60%。城市建设千头万绪,涉及规划、产业、空间生产、公共服务、城市文化等方方面面。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上海,挺立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壮阔潮头,始终引领中国城市建设的风气之先,因此建设“人民城市”是上海在新时代继续引领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时代内涵

凭借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不懈奋斗,上海日益成为一座绚丽缤纷、婀娜多姿的城市。与此同时,“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也不断绽放出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时代内涵。

秉承建党初心,镌刻红色基因的“人民城市”。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出征,走向全国执政。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孕育之地,红色基因渗透在繁华都市的血脉深处。百年大党的宏阔史诗和风华正茂,都深深印记在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中。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精神导引、文化标识和丰富养分,让红色血液永远流淌在城市躯体之中,以红色基因赓续激励人们将初心牢记在心、使命永担在肩,从而满怀激情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楫争先、走在前列。

秉承人民情怀,映照厚重本色的“人民城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二字,重于山岳,“人民城市”就是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上海即使在城市建设资金最吃紧、条件最困难的时期,也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首要目标,全力推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狠抓“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着力围绕破解“老、小、旧、远”等难点问题持续攻坚,着力推进旧区改造和“早餐工程”、社区“微基建”、“家门口的公园”等更高水平的惠民事项。同时,提出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积极打造老百姓“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幸福乐园,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人民城市”,不仅是为人民,更要依靠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强化人民群众参与的制度化保障,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切实感受到作为城市主人翁的地位。

秉承精细善治,筑牢一流治理的“人民城市”。“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上海要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城市运行精密有序,生活于其中的人才能感到安全、便捷。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人口总量和建筑规模庞大,生命体征复杂,城市治理需要更用心、更精细、更科学。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始终守牢安全底线,以系统性思维强化整体协同,以全周期管理提升善治水平。既重视传统安全,确保城市运行顺畅,又要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切实以人民健康为优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上海再次勇立潮头,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牵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更大力度推动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业务流程重塑、体制机制优化,使城市治理各方面紧密协同。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提出的新的城市主攻方向,目的在于探求高效精细治理,筑牢城市运行坚实底蕴,使上海始终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安全、最高效、最便捷的城市之一。

秉承面向世界,诠释城市品格的“人民城市”。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意蕴、魅力和品格。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不仅是推动上海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究和开拓人民城市建设全新境界: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推创新,勇敢跳进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当前抗击逆全球化叠加疫情危机中最耀眼亮丽的风景线,展示着中国开放包容、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和责任担当,也考验着上海的城市管理能力、运行能力和辐射能力。进博会“倒逼”上海持续“向上生长”、向外拓展,让营商环境更优质,让城市环境更优美。

秉承社会主义,彰显中国特色的“人民城市”。全球影响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只是对城市发展水平的衡量和标识,唯有“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才是对上海乃至中国城市根本属性之规定。把握这一根本属性,方能确保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将我们宝贵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社会主义城市就要有社会主义城市的样子。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结晶,同时在伟大中国,必须成为能够呈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领域和实践载体。“人民城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生动表达。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不仅在于引领国内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国际舞台上,昭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精神品格;不仅在于在发展活力、城市魅力上同国际一流城市对标,更生动地显现在公平正义、开放包容、安全有序等诸多方面,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标杆、典范。只有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使“人民城市”建设真正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

最终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爱”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揭示出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那么,“人民城市”应该怎么建呢?

“人民城市人民建”阐明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不仅是城市发展成果惠及的客体,更是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主体。要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这需要我们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固植根人民的务实行动。城市建设者既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同心参与”,培育社区“达人、能人、热心人”,引导社区居民发现问题、协商治理、推动善治,激发基层活力,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心愿化为评价指标,让人民群众开展满意度评价,从“被满意”到“真满意”。

“人民城市为人民”阐明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宗旨。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再到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上海不断在“人民城市”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求索。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些美好供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向往,也是城市温度的集中体现。滨江岸线的用心打通,城市会客厅的精心打造,“老、小、旧、远”民生难题的逐步破解……贯穿其中的精神主线是“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根本宗旨。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时代主题,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基础和关键。有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民城市”建设就有了源头活水;脱离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美好生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无论是“人民城市人民建”还是“人民城市为人民”,最终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爱”。城市的活力由人民来激发,城市的品质终将让人民去评判。一座“人民城市”,必然是为人们所热爱的城市。上海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导向,使得其连续多年成为青年才俊理想择业、置业和栖息的首选之地,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落户生根。也正因为一路走来,积蓄了足够的底蕴底气,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才有了天然魅力和独特优势。

面向未来,应把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作为主攻方向,努力为工作学习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提供用武之地、打开成功之门。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身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这“五个人人”生动诠释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格局、胸襟和气度,方能集聚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成就梦想。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既成就了城市中每个人出彩的人生梦想,也使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日益闪耀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思想者小传】

朱亮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的主要作者,《铁心力量》作者。(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