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引起广泛关注。早在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就以“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为题材,推出原创话剧《国家的孩子》,由内蒙古班全体学生出演。去年除了汉族,还有11个民族学生进入上戏学习,电影电视学院设立内蒙古预科班,再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国家的孩子》由上戏戏文系教授孙祖平担任编剧,时任表演系主任的龙俊杰担任总导演,上戏2012届内蒙古班全体学生出演。该剧改编自作家萨仁托娅的纪实文学《国家的孩子》,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南方地区许多孤儿院的孩子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老一辈革命家康克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经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商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操办,三千多名南方孤儿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草原的阿爸、阿妈们辛劳而无私地承担起养育他们的责任……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孩子成为年近花甲的老人,踏上南归的寻亲之路。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被上戏搬上话剧舞台之后,至今还印刻在许多观众的脑海里。
孙祖平作为编剧,专程赴内蒙古大草原实地采访,与萨仁托娅以及当年那批“国家的孩子”近距离接触和交流,采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之后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孙祖平透露,剧中人物温都苏等众多原型,至今都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年他拜访的那个19岁姑娘,曾抚养了28名上海孤儿,如今已是一位老妈妈了。
《国家的孩子》作为上海戏剧学院内蒙古表演班毕业剧目,2012年6月15日首演,之后又进行了多轮演出。该剧荣获2013年“白玉兰”表演集体奖、2014年“五个一”工程奖。
《国家的孩子》最大亮点就是主要演员均为上戏内蒙古班学生。这是上戏培养的第二届内蒙古表演班,第一届内蒙古表演班学生演出的《黑骏马》至今享誉中国剧坛。这些在上戏委托培养的内蒙古学生,毕业后回到内蒙古,为那里的文艺事业做出贡献。
孙祖平表示,《国家的孩子》仿佛是为内蒙古学生量身打造的,他们完完全全演出了“国家的孩子”的神韵和气质,“一身民族服饰,骑上马背,一甩马鞭,神态、体型,太贴切了,像真真切切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国家的孩子’。”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