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陆雄文:不抓住这一机遇,中国可能失去同美国等经济强国的竞争机会

思想汇 2021-01-31 06:3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陆雄文
无科创,无未来。科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也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唯一的希望。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科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没有科创的突破,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没有科创的发展,中国可能就会失去在本世纪同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竞争的机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我们必须抓住科创战略的机遇,认真反思各个方面的不足并做出改进,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个负责任的世界经济大国。以下是他在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的演讲。


过去大半年,我同十几位教授走访了三十多家科创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新材料等最具代表性、最具科技含量的领域,我们深深地被中国科创事业所感动,同时也引发了深入思考。

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赛道和领域里,很多原创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技成果一旦被产业化、商业化,不仅能够给它所在的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形成上百亿乃至上千亿的产业规模,而且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会很快地溢出产业边界、延伸到其他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有力地促进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今天的演讲,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于科创事业发展的思考。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取得显著成绩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回望这一年,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中国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整体经济规模突破了100万亿元,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海南自贸港建设启航,浦东开发开放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丰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过去这一年,中国不仅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而且在全球率先恢复了经济,也为未来的发展铺平了有希望的道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传播蔓延,为国际局势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我们意识到,必须更好地融入全球,同世界上有志于合作共赢的国家共同来创造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国际舞台上,2020年末中国接连对外签订两项重大经济贸易协定,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新气象。2020年11月,我国首先同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RCEP协定,这个协定影响将非常深远,因为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也最具潜力的一个自由贸易区。紧接着,在中欧双方领导人的共同见证和宣布下,历时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这个协定极具历史意义:不仅突破了传统双边投资协定的范畴,涵盖了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四个方面的内容,而且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带动世界经济秩序的调整、改革、重塑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间窗口,让我们有机会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欧盟形成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将对稳定世界经济秩序,让全世界重新回归原则、规则,回归更加合理、公平的竞争和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2020年末达成的这两个协定,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信心,对未来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以及全球经济重回正轨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既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全球经济稳定作出的应有贡献和担当,反过来也能让中国享受到全球经济合作的益处。

在中国过去一年的经济成绩单上,科创表现尤其抢眼。国家科创战略持续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为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提供了大量融资,缩短了科创企业的成长周期,加速了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未来中国科创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将会推动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的战略合作。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科研资源集中地、高校集中地,长三角将进一步扮演好引领全国科创战略的关键角色。科创板在上海开板、三省一市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发布等,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科创事业有重要的借鉴、示范、引领作用。上海身处长三角的核心位置,更要承担起融入国家科创战略的责任和使命。

科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无科创,无未来。科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也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唯一的希望。没有科创的突破,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没有科创的发展,中国可能就会失去在本世纪同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竞争的机会。

当前,中美关系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前景仍不明朗。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科创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美博弈的本质是国际秩序的转型与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曾经的贫弱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工业制造能力、科技研发能力都大幅度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担心。最终,中美双方的博弈能不能达成一种均衡,乃至达成一种竞合,仍需拭目以待。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硬实力,特别是科创战略的实施、科创硬实力的提升,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根本上说,经济竞争、军事对抗的基础是科技。我们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但并不发达。发达的制造体系需要发达的科技和装备来支撑,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目前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还没有创造、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仍然面临欧美国家的管制审查,乃至被“卡脖子”。只有发展科创事业,掌握核心技术,独立生产自己的重要装备,中国的制造业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传统制造产业才能真正转型升级。

这一轮科技革命与前几轮科技革命完全不同,这一轮科技革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具有颠覆性、原创性,它不再是单一技术领域、科学领域的突破,而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领域、多赛道竞相迸发,然后相互交织、交叉影响,不断深度融合,形成聚合效应。这一轮扑面而来的科技革命所引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会更大程度地改变和重塑传统的产业面貌,将来所有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很多产业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与之相伴随的是贸易规则的改变。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贸易规则都是为有形商品的流动而制定的,将来会有更多无形商品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易,因此,相关规则也要重新来制定。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度地、广泛地参与这轮科技革命,获得一些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取得一些自己的科技成果,我们就很难在未来二三十年同美国这样的国家去竞争,甚至于很难在贸易规则、金融规则方面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去跟它们平等对话。因此,必须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去推动科创事业的发展。

科创企业的管理体系亟须变革

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伴随的,是企业形态的改变。在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物理边界、组织边界、产权边界都不断地被打破,不断在随时随地进行重组,这一切让科创企业都有机会变得更加灵敏,更加容易去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为它的研发、供应链体系、生产制造和分销提供支持。

然而,国内不同的地区和城市中的大批科创企业,其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等所依据的管理知识体系大多还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实践基础上,这种管理知识体系在面向未来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时需要有根本性的变革和突破。现有的管理知识体系如何支持科创企业更好地发展?哪些过去所积累的管理知识仍然能够延伸运用到今天的科创企业,哪些必须去创新和升级?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支持科创事业发展的管理体系、管理规则和管理方法?这些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经过此前大半年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科创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总体而言,科创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缺乏合理的结构。科创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用一个确定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要设计动态的股权结构来有效地适应科创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其次,很多科创企业不太懂公司治理,也缺少对大的商业模式的思考和战略规划。在研发管理方面,很多科创企业往往缺乏科学设计。科创企业多从事原创研究,风险大、成功率低,这与大公司内部开展科研工作的一套管理体系有很大的不同。科学家不仅各有各的才能,也各有各的特点,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提升团队合作的效能。如何组织、管理这样的研究队伍,如何去建立一系列科创研发管理的流程、标准、评价和控制体系,科创企业大多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和经验积累。

同时,科创企业的文化建设、塑造能力,危机、冲突管理能力还比较欠缺。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何让科创企业的员工认同企业的使命、愿景、目标、价值,从而形成协同创新的氛围,往往决定着创新的产出数量和质量。

另外,面对外部挑战,我们的科学家、科创企业家们也缺少足够的认识和准备。比如怎么去融资、怎么同中介机构进行沟通获得有效支持?有些科创企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比例的回报,有时候甚至被误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又如,他们往往不太懂得如何去跨行业整合资源,如何去获取政府的支持,如何去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他们在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缺乏经验。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科创企业,其公司治理、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研发管理、人才激励等管理体系,在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时,亟须有根本性的变革与突破。

抓住科创战略机遇补足短板

当前在科创发展方面,我们的基础研究能力还非常薄弱,高等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尽管我们有最聪明、最勤奋的一流学生,但是他们对于科学问题的好奇心、探索心,同一些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还是存在不足。他们所积累的原始好奇心、探索心不足以支撑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这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性问题,甚至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性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甚至税收体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从而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开放。科学无国界,我们要同全世界先进的国家交流科学技术,交流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知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互鉴,共同引领整个人类社会走向进步。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们要同世界各个国家最先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开展紧密的交流与合作,要主动去学习,和他们开展合作研究。当然,别人可能会给我们设置很多障碍和限制,我们要努力去取得别人的理解,推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相互借鉴、实现共赢。在这种双向的合作局面下,我们也有机会继续获得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培训资源。

除了对外开放,国内同行之间也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合作。中国传统上不太重视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在新的时代机会面前,我们应该打破旧有的观念,努力推动同行在同一个赛道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强强合作。因为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人才也有限,如果各种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都能够聚集起来,加强基础研究的原创开发,成功以后各个企业再根据自己所处的领域、所面临的市场,去做应用性的生产和推广,那么,我们的科创效率将得到大大提升,科创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没有一个科技领域是可以单独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别的领域的技术支持。我们要去推动不同赛道的专家、知识、技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聚合效能,不断地带动各自领域的发展。科创发展还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过去几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专利保护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将有力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科创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唤醒企业家精神,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领导力。对企业来说,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必须要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包括哪些要素?在我看来,企业家首先要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执着”,持续努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是一个人能够做成大事,一定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理想、有信仰、有文化,他创造的不单是个人的成就,而且很可能是某个领域整个生态环境的建立、改善、升级。同时,他们还懂得看大势、顺大势,甚至站在历史的高度谋划自己的事业。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精神之一。

总之,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去拥抱它。我们只有抓住科创的机遇,认真反思各个方面的不足并做出改进,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一个好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中国的强劲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也将惠及世界、共创繁荣。

整理人周丹旎


【思想者小传】

陆雄文 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担任第四、第五及第六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担任访问学者。教学和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不成熟市场营销、因特网营销、服务营销和企业组织变革等,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五十余篇论文,并主编《管理学大辞典》,出版了七部著作及教材。(作者照片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