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地铁系统中已经有8个站点以部属高校命名,涵盖了上海10所部属高校中的7所。而华东师大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所没有地铁站命名的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在今年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杨蓉联名45名代表建议,将目前上海地铁3、4、13号线金沙江路站直接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站。
“大学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大量青年人才出行的起点与目的地,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城市构筑人才高地、彰显教育优势的显性标志之一。”杨蓉说,在境外,用大学命名地铁站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如香港大学站,芬兰的阿尔托大学站。
上海目前有高等院校 67 所,其中部属院校10 所校学,在校专任教师 4 万余人,在生 50 余万人,目前上海地铁系统中已经有8个站点以部属高校命名,涵盖了上海10所部属高校中的7所,如7号线的上海大学站,10线的交通大学站、同济大学站,11号线的交通大学站,15号线的华东理工大学站,即将通车的18号线的上海财经大学站、复旦大学站,以及规划中的19号线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站。以高校命名的地铁站点在宣传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蓉等代表认为,对于已经运营的各大地铁线路,没有必要将大学途经的线路全部更改为高校名,但对一些站名设计本不够科学的站点,有必要通过调整充分发挥文化地标的作用。如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周边的3号、4号和13号线交汇站以金沙江路命名,站名设计未体现方便市民以及宣传周边历史文化地标的宗旨。
代表们认为,金沙江路站命名的指示性尚不够明确。金沙江路站点目前是地铁3、4号线与13号线的交汇点,3号线和4号线事实上位于宁夏路与凯旋路交界处,13号线离金沙江路最近的出口也是在中山北路上,因此以金沙江路命名,站名即路名本身容易引起混淆,用相交的路名,如“中山北路”来命名这座地铁站也不适合,站名的指示性尚不够明确。在此情形下,应当优先考虑文化地标,而附近主要文化地标当属丽娃河畔的华东师大。
其次,13号线路设有两个以金沙江路命名的站点,缺乏唯一性,容易产生混淆。杨蓉说。金沙江路全长约7公里,跨越普陀、嘉定两区,13号线沿着金沙江路向外延伸,在普陀境内同时设有“金沙江路站”和“金沙江西路站”,站名的唯一性不够,不熟悉相关线路的人员在乘坐时可能会产生混淆。
“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长期扎根于普陀区,临近的金沙江路站点是3、4、13号的交汇点。”代表们建议,将目前上海地铁3、4、13号线金沙江路站直接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站。
杨蓉认为,华东师范大学地处金沙江路站附近,是周边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建筑,以华东师范大学站统一命名,符合民众以文化特色为先的认知与社会共识,也可以解决3号、4号和13号线出口附近路名指示不清晰等问题。
其次,每日乘坐3、4、13号线进入华师大的人流量很大。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历史悠久,公众对华东师大的主要地理概念在于中山北路校区,因此在市民中辨识程度很高。且以华东师范大学站命名,可以充实上海地铁系统的高校站点,在地铁运行线路图上完整展示上海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标建筑。
大学是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华东师大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所没有地铁站命名的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杨蓉说,更名既可以体现上海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视、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视,促进华东师大“育人、文明、发展”理念的传播,也不会引发其他高校的攀比现象。
考虑到地铁站命名有严谨的程序,代表们认为,在命名过程中,要经过反复的考虑权衡,还需要召开听证会,广纳民意后最终确定。他们建议,市建交委可先试行,在保留金沙江路标识的基础上标注华东师范大学,即改为“金沙江路-华东师大”站,待论证完成取得民众共识后,再改为“华东师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