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离”易“别”难:英欧谈判“悬崖边”游走,“无协议脱欧”会发生吗?

世界观 2020-12-14 21:5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双方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又都没有胆量让谈判直接破裂。

有惊无险,英欧未来关系谈判又挺过一个“最后期限”。上周六,一些英国媒体惊呼,“无协议脱欧”近在咫尺。然而到了周日“截止日期”当天,双方宣布将“再加把劲”继续谈判,争取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达成协议。

有评论称,英欧进入“加时赛”,“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有所降低。然而,距离12月31日“硬期限”已不足三周,关键分歧悬而未决、谈判气氛忽冷忽热,也让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悬崖勒马?

英国今年1月31日正式“脱欧”,英欧今年3月启动谈判,期待在12月31日过渡期结束前达成贸易协议。然而,8个多月过去了,过渡期“余额不足”,双方仍然僵持不下。刚刚过去的一周,英欧谈判又经历一波“悬崖勒马”的惊险。

12月7日,英欧发表联合声明称,由于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达成贸易协议的条件“尚不存在”。12月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兴冲冲到访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面对面会谈,结果悻悻而归。双方未能谈拢分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谈判“最后期限”。12月12日,有英国媒体警告,“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已上升到80%。

不过,当日历翻到12月13日,冯德莱恩和约翰逊又用一通“有益的”电话,为谈判“充额度”。当天中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英国代表将留在布鲁塞尔“加时”谈判。

舆论热议,这是令人眩晕的时刻,双方“悬崖勒马”,“最后期限”又一次完美跨过。也有观点质疑,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究竟哪里是终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谈判之所以久拖不决,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一,双方还是没找到妥协点。约翰逊自我标榜为英国利益的捍卫者,不愿轻易让步。欧盟方面,法国等国家的态度也很强硬,必须让“离家出走”的英国付出代价。谈判本身是个技术活,但受各自内部政治经济形势制约,双方赋予谈判很多政治化色彩。其二,拖延可以说是一种谈判策略,双方都摆出不到最后一刻不让步的姿态,不断给对方施压。其三,谈判没有破裂也反映出双方的心态,都知道谈不成是双输,都不愿承担没有达成协议的指责,同时也都抱有希望。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指出,谈判曲折,说明各方都有难处,但谁也离不开谁。

对于欧盟来说,它面临几个问题,一是成员国众多,各自有各自诉求,碰到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个别国家妥协难度很大;二是农业一直是欧盟非常纠结的议题,迄今为止,它们仍对共同农业政策、共同渔业政策持保护性态度;三是欧盟要给其他成员国一个交代,英国不能一边拿主权一边还拿好处,不能让欧洲一体化走向“菜单式一体化”;四是英国仍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国家,无论军事力量、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还是其对自由贸易的倡导、以及地缘政治角度。过去40多年里,英欧经济、社会融合错综复杂,即便“脱欧”,英国仍是欧盟甩不掉的邻居。

对于英国来说,约翰逊也受到党内“硬脱欧派”的很大压力,也需要对民众有个交代,兑现拿回主权的承诺,以免两边不讨好。约翰逊本人看似无厘头,其实具有英国精英政治人物典型的实用主义和精明算计,他有时候一惊一乍,其实也是一种谈判技巧。

“过去,双方谈判的分歧点并没有太大改变,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又都没有胆量让谈判直接破裂。”丁纯说,因此,他们只能一方面拖延,一方面采取各种办法,让一些棘手的问题慢慢消化。

坚冰难破?

外界注意到,13日的联合声明比最近发表的任何一份都要措辞积极,也没有对双方分歧发出警告,上周的冷淡氛围似乎开始解冻。但也有分析称,“没谈崩”并不意味着“会谈成”,不要过度解读双方领导人的一通电话。

到目前为止,英欧谈判代表在贸易领域仍有撞不开的“坚冰”:公平竞争环境、履约管理和渔业问题。

首先,大多数自贸协定都会包含“公平竞争”条款,以确保一方不会比另一方拥有不公平优势。欧盟认为,双方应在工人权利、环境法规和国家援助等方面遵守同一套规则;英国则认为,“脱欧”的意义就是摆脱束缚,重新确立国家主权。双方试图就一些问题达成共同的监管底线,但英国捍卫“主权”的决心仍然强烈。

其次,如何确保协议充分得到执行,如果一方违规,谁来裁决争端?双方正在激烈讨论。

最后,“欧盟偷走了我们的渔业”,这是英国“脱欧派”当年的经典“谬论”之一,至今仍主导着民众的情绪。英方要求在“脱欧”后完全收回领海主权,欧盟则希望最大限度地保留成员国渔民的准入和配额,法国尤其不愿妥协。不过,放在双方整体经济和就业贡献的盘子里,渔业所占比重有限,再加上英国近80%的水产品依赖欧盟市场。因此,英国未必会在渔业分歧上过度纠缠。

未雨绸缪?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愿意继续谈,说明仍对达成协议抱有一丝希望,但“无协议脱欧”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上周末,从军队到地方,英国已经开始为“无协议脱欧”未雨绸缪。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巡逻舰12日已进入待命状态,以便在“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保护英国的捕鱼水域;一些英国民众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物资紧缺,纷纷忙于储备食品和药物。

对英国和欧盟来说,“无协议脱欧”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技术上说,双方之间的贸易自2021年1月1日起将回到世贸组织框架下。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表示,“无协议脱欧”将严重拖累英国经济,使英国经济增速在2021年下降约2%,更长期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GDP的4%。

一些英媒列出“无协议脱欧”的一系列影响。其一,关税会推高商品价格,欧盟对英国汽车和奶制品平均税率分别为10%和35%以上,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压力。其二,海关和其他边境检查会让边境地带排起长龙。如果出现长时间延误,欧盟的卡车司机可能会完全绕开英国。其三,欧洲大陆的供应链会被扰乱。英国农产品可能会因出口标准而滞留在边境,英国超市的食物种类可能会减少。其四,无论居住在英国的欧盟公民、还是住在欧盟的英国公民,他们的合法权益将会一夜消失。其五,英国赖以生存的金融行业可能遭受严重打击。如果欧盟不承认其金融服务规定,英国公司在欧盟的运营将会更加困难。其六,英国和欧盟国家在安全和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将遇到麻烦,英国将失去指纹、犯罪记录和通缉人员等数据库。

冯仲平认为,“无协议脱欧”的冲击主要在经济层面。政治上,约翰逊会宣称这是英国的“胜利”,表明英国不需要依赖欧盟。经济上,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英国也绝不是欧盟可有可无的邻居。它们将作为普通世贸组织成员国往来贸易,“双输”不言而喻,而英国将承受更大损失。

“很难简单干脆地评估英国一定比欧盟更依赖对方,或者说损失更重。”丁纯指出,欧盟所遭受的影响需要综合来看,双方对对方依赖程度的差距恐怕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但总体来讲,英国的冲击确实会稍微多一点。

得不偿失?

有人说,4年前的“脱欧”公投只是民粹主义的胜利,犹如冰山断裂的第一声,让英国由此进入一个“乱纪元”。随着“脱欧”谈判一波三折,英国社会分裂化、矛盾化和碎片化日益加剧。对英国和欧盟的发展和合作而言,“脱欧”似乎弊大于利。

丁纯认为,可能无法下一个单一的结论。就比较短期而言,“脱欧”肯定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冲击有关,像英国这样“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国家就会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或者说表现出民粹主义的举动。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脱欧”到底是输还是赢,完全是逆全球化的结果吗?现在下结论可能为时过早。这取决于英国和欧盟会怎样相处、欧洲未来的发展情况等等。

在冯仲平看来,“脱欧”的实质是全球化、区域合作和国家主权之间的争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可含糊。二战以后,欧洲的整体发展就是依赖一体化进程。英国影响力的重要立足点之一就是欧盟。如果离开一体化,对欧洲国家来说,一定是得不偿失。离开欧盟以后,英国要在世界上“单打独斗”难度会更大。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