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 RCEP签了!向世界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世界观 2020-11-15 18:3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子雷
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区域和疫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

经过历时八年的艰苦谈判之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日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RCEP协定的15个成员国将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随着RCEP的诞生,意味着东亚地区将形成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区域和疫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本次视频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RCEP的签署不仅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贡献新力量。笔者认为,此次RCEP的如期签署,向外界释放出了以下几个信号,对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构建亚太自贸区和稳定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表明了东亚区域内国家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决心和信心。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曾表示,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此次完成RCEP签署,对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看到,在举行了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和28轮正式谈判之后,2019年11月4日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其中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进入今年以后,成员国政府在疫情下克服困难、携手共进,最终完成了协定的签署。笔者认为此次签署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东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完成的。RCEP的如期签署,表达了东亚域内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东亚区域内高水平自贸区正在形成。RCEP的最大特点在于现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协定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从RCEP覆盖范围看,其加盟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国。加盟国总人口、经济规模和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1/3。从RCEP包含内容来看,主要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和原产地规则等20个章节,以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自然人临时移动承诺表组成。在关税减让承诺方面,主要包括由自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减让至零关税和十年内减让至零关税两部分的承诺。从RCEP签署的意义来看,此次RCEP签署,有利于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提升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这对增强各国疫后经济恢复、促进区域长期繁荣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RCEP的签署,将使亚太地区成为继北美和欧盟地区之后又一个超级自贸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而且,随着今后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三个自贸区实现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再者,RCEP为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众所周知,目前中日韩三国约占亚太地区经济总量的九成,贸易进出口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占亚太地区的七成。因此,RCEP虽然很大意义上突出了东盟主导的原则,但是中日韩三国的通力合作必不可缺。从中日韩三国的角度看,虽然三国之间经贸关系非常紧密,但是除中韩以外,中日和日韩之间尚未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此次RCEP的签署,也使中日和日韩两国拥有了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在关税减让承诺方面,在中日和日韩两国间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为下一步推动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签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RCEP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RCEP是一个以东盟为主导的协定,“一带一路”是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倡议。应该看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贸易大国。虽然东盟主导RCEP,但是中国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进出口贸易规模和投资总额上,在东亚区域的占比都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目前,中国已经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其中,诸多参与中国“海上丝路”共建的国家正好也是RCEP的成员国。同时,日韩两国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随着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将有利于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货物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RCEP还将有利于中国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和2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笔者认为,东亚区域是今年有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地区。因此,RCEP的签署,有利于中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竞争新优势,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我们看到,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力度和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并极力倡导与中国“脱钩”。现阶段国际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部分不利因素,但是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下,需要我们把握时机,加强与区域内国家的合作,化“危”为“机”。此次RCEP的签署,对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经贸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将起到积极作用。

RCEP代表着开放和包容。RCEP谈判汇聚了全球人口最多、成员构成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国家。因此,RCEP的精神必须是开放和包容。去年11月,出于国内种种原因,态度曾一变再变的印度在谈判最后关头宣布退出,决定不参与签署RCEP,一度令协议搁置,使“10+6”的RCEP谈判变成了“10+5”谈判。尽管如此,在RCEP如期签署后,东盟各国领导人仍然向印度领导人表示,RCEP仍为印度“保留了开放的大门”。东盟领导人的表态体现了RCEP固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去年的领导人会议上,印度总理莫迪表示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决定不签RCEP。事实上,由于印度国内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反对,也使莫迪政府难以在关税减让和减少非关税壁垒方面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笔者认为,今后印度在过渡期内,随着其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内就业水平的好转,印度重返RCEP也将指日可待。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