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的这支队伍,为什么受到习近平的特别重视?

思想汇 2020-09-10 06:3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瑞芳
思政课教师要夯实“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个要”的基本素养。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在多个场合提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1732万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有92430人。和所有教师一样,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更承担着“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四有”好老师,更要夯实“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个要”的基本素养,才能很好地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以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引导思政课教师强化政治意识

思政课是一门有高度的课程。与一般的学校课程不同,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烈的政治属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做到“政治要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思政课教师自己要坚定政治信仰,才能够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上,在准确把握与理解国家政治生活基本要义的基础上,讲深讲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政治态度去认识社会、参与国家大事,进而培养其独立的辨析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担当。

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比较熟悉也容易理解,而社会政治生活相对陌生,其所构成的教学内容又比较复杂与敏感,如果缺乏思政课教师正确的政治站位与政治引导,学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政治态度,也可能会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生活中迷失方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素养,能够站在民族、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上认识问题,善于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健康理性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化情怀

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这个温度既体现在思政课教师对家国的大爱情怀,也体现在其传道的教育情怀,以及仁爱的爱生情怀。

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体现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扎根于中国大地,并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家国情怀应是作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蕴藏于思政课教师的内在情感之中,而不是来自任何外力的强加。唯有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教师要有传道的情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递价值观、政治思想,教做“大写的人”。思政课教师有特殊的初心与使命,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认识国家社会需求并树立端正的人生追求。

思政课教师还要有仁爱情怀,教育是一项关涉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确立平等的师生观,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探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的思想动态,以学定教,没有学生的“学”,则思政课教师的“教”是不能真正发生的。学生思想品质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师“循循善诱、不断启发”的精心引导下达成。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投入爱、灌注爱,并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变换,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以仁爱之心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引导思政课教师创新思维

思政课是一门有深度的课程。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国家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既不是对思想理论的空洞说教,也不是对教材内容的乏味转述,而是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理论内容的内涵要义,并用生动、鲜活的教学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富有创新思维,才能进行精神生产、思想创新。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说明了科学理论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魅力,以强大的真理性引导学生,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师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探究思政课建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探究其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进而提升思政课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实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思政课教师还要具有辩证思维,要学会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才能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等八对关系的辩证统一。

引导思政课教师拓宽视野

思政课是一门有广度的课程。思政课的课程教学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具有通博性。大数据时代,学生的信息渠道通畅、知识容量丰富、视野开阔,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视野要广博,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 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力结合,以透彻的学理性回应学生的价值困惑,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

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各国成了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思政课教学只有“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才能很好地在全球坐标上定位中国,才能在抗击疫情的国际对比中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引导学生在涉外场合、国际场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倡导中国理念、弘扬中国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课教师要有深邃的历史视野,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在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讲深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引导思政课教师严格自律

思政课是一门立德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与此同时,从教育部公开曝光的不少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高为师,身范为正”,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言行雅正”,严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守住“讲政治”的底线,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思政课教师在品德修养、待人处事、教学科研、治学精神等方面都应严格自律,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引导思政课教师端正人格

思政课是一门育人的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榜样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看得见、学得到的身边榜样。思政课教师要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做到“以身立教”,去做学生为学和为人的表率。立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状态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2019年3月18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