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来自东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华玉琪表示,“尤其是对我们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它是非常新鲜的,新课程、新内容、新授课方式,这是最吸引我以及同学们的一点。”修课大学生说的就是“习概论”课程。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率先在省级层面组织15所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0日从相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专题会获悉,开课首个学期结束,大学生授课评价数据显示:这15所高校课程满意率均超过97%。
【“一把手”牵头,开出金课】
据悉,2019年秋季学期,上海高校示范马院开始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开课前的调研就显示,91%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开课后,不少学生评价课程“接地气”:“习思想”不仅是宏大叙事,还有具体方法论和生动情怀,与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很近。
事实上,在《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14条中,第1条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建设计划。从复旦、华东师大、同济作为全国重点马院,到东华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上海市示范马院,各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开设这样的“习思想概论”课,逐步向所有高校推广。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第二批高校也在筹备开课。
同期,中小学(中职)也分别探索开设“导读”“导学”和主题活动课程。由此,上海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为主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作为一名2019级学生,华玉琪进入大学前就已经听学长学姐们说过大学要学习简称为“思修”“毛概”“近代史”“马原”的这一系列思政类课程。华玉琪坦陈,很幸运这门课汇聚了校内外师资力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以及国内著名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亲自授课,传授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所得的优质内容。
在32个学时的“习概论”课程中,令华玉琪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就是朱美芳院士上的那一节。朱老师结合东华学校和学科优势,深入分析习思想在特定领域如何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而且师生还参观了校内材料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真切感受其历史底蕴和发展前景。
这门课程建设师资团队情况汇总表显示,上面名师专家云集,书记、校长身影也频频出现,15所学校提供总名单有129人,体现了多元化组合,并且校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制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李昕表示,这门课程是各校“一把手”牵头,试点马院是高校中的“第一学院”,要建成思政课中的“金课”。
【大飞机深水港,“家门口”研修】
摄影:朱水苗
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品牌课,还需架起理论讲授、实践教学与队伍成长的立交桥。10日当天,上海启动了上海学校思政课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国情大调研。
“今天我们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也是总书记亲自视察过的地方,”李昕表示,“这门课程建设一定要确立‘开门办思政’思维,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理论阐释做生动注脚。”
根据课程设计,在“习概论”第五讲讲完理论体系之后,就安排实践案例,由其他专业教师结合实践来讲解,同时还发挥各个学校的专业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例如,复旦大学组织学生去张江高科看看,同济大学组织学生去嘉定考察汽车产业。
摄影:朱水苗
当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丹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等送上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信仰之路”——上海学校思政课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国情大调研也随之启动。首批上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门口的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和洋山深水港最先授牌。据悉,两家挂牌基地每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支持研修基地为师生提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资源。
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这“第一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向上海学校思政课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国情调研队授旗。之后,他们一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视察线路,对研究院进行调研学习,还赴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洋山深水港进行实践调研。
据悉,上海从今年开始将实施“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计划,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以及担任总书记后对上海考察指导现场点,从红色场馆到大型国企等,挂牌建设一批“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该基地建设纳入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2020—2022年),由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为每个基地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
图片摄影:除署名外,均 徐瑞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