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最大最全的数位化“四史”数据库,国内首个跨学科高端社会主义研究院落沪

教育在线 2020-06-28 11:36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囊括毛泽东著作版本、地方文献资料、内刊小报资料、自印本系列、私人捐赠资料、中央与地方文件荟集、口述史资料等,收录的资料形式包括中外文档案、期刊、报纸、图书、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文献资料千万页以上。

打开“当代文献史料数据库集”,内含9个子数据库,其中外文档案的资料涉及21国,超过12万份;即使中文民间文献资料,也已整理2万多卷,相当于一个区县档案馆的总馆藏量。这只是沪上高校智库的冰山一角。

“七一”前夕,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之际,集合文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科,国内首个跨学科高端社会主义研究院在华东师范大学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设立,计划三年内建设全世界数量最大、种类最齐全、全面数位化的大型“四史”数据库,为全社会提供“四史”教育智力资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过去20年间,华东师大依托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学科,建立起与“四史”有关的6个相关科研机构,即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2007年)、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2019年)、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2005年)、周边国家研究院(2016年)、当代文献史料中心(2014年)、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2020年)。而新的“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正是以历史学为主,进一步整合学校所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力量,建立集研究、资政与培训于一身的高端平台和智库。

例如,世界史学科以沈志华教授领衔,搜集前苏联与东欧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文献资料,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滚动支持,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学术增长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以茅海建教授领衔,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课题溯源至清代宗藩关系,培养一批相关年轻学者埋首于此。中国当代史学科以杨奎松教授为首,致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战略重心转移研究,并将研究时段适时延伸至改革开放初期,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高校合作培养硕博士生,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

这支大团队较早开始社会主义发展方面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于2014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搜集这类史料的当代文献史料中心。仅以当前建成的“当代文献史料数据库集”为例,除外文档案和中文民间文献资料之外,囊括毛泽东著作版本、地方文献资料、内刊小报资料、自印本系列、私人捐赠资料、中央与地方文件汇集、口述史资料等,收录的资料形式包括中外文档案、期刊、报纸、图书、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文献资料千万页以上。

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首任院长孟钟捷透露,刚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东欧各国社会制度转型档案文献编目》,仅目录就有9卷11册,原件4万多件均藏于文献中心,可随时提供学界利用。社研院成立后,将对学术研究团队和文献资料再次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在未来三年中形成国际学界研究高地,推动“四史”研究的学术化进程,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用中国经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同时,建立新型国际资政智库平台,致力于从中外历史中汲取智慧,有效地在第一时间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意见,以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机构,为国家提供多视域、跨学科、多路径、重实践的智力支持。

同时,社研院也是一个高校学生“四史”培训平台,将通过历史系每年一度的“文献与方法研习营”“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全国本科生论坛”等活动,以优势师资力量传授“四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大学生、研究生学习与研究“四史”的能力,持续培养新生力量,补充新鲜血液。此外,它还是服务大众的大型“四史”数据平台,这个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四史”数据平台面向公众普及“四史”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推动历史知识社会化,形成全民学“四史”的热潮。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片徐瑞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