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有了医学领域二级学院。今天(23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宣告成立。继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相关领域尖端医院成为华东师大附属医院之后,新的医学与健康研究院采用“院-中心-所”三级架构,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从高学段向低学段稳步推进医学学科建设。
当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等十多人担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一专家阵容中,仅两院院士就达7人,包括:宁光、沈洪兵、陈义汉、陈国强、钱旭红、葛均波、蒋华良等。
“庚子年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催化,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被称为‘生命科学时代’的21世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分析认为,“疫后的医学教育至少有三大变化。”首先,医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呼唤更多综合性大学办医,从而调整国内现有医学生的单一来源结构。其次,当代医学发展呈现出知识爆炸性的增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医学将越来越多地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深度融合,从而构建全新的医学模式。再次,医学教育越发需要从传统的“重技轻道”“重治轻防”转向端口前移、“防诊疗”全面结合为表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理论创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华东师大在医学与健康领域的学科优势独特。在自闭症儿童干预、特殊儿童听力语言障碍与矫治等若干儿童医学领域国内领先,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备案,成为学校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包括临床心理、虚拟现实心理诊疗在内的心理学科也独树一帜,负责制定上海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标准等若干行业标准;同时,老年人口研究、肿瘤学、神经退行性病变等老年医学健康领域特色鲜明;另外,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部分研究方向已跻身世界最前沿,临床医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ESI前1%。
校党委书记梅兵表示,基于这样的背景,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医学与健康学科,成为用好、用足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的整体优势,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据悉,目前华东师大正全力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自由基医学研究中心”已经在建设中,与华东疗养院合作共建的“脑和行为研究评估中心”“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新研究院同日设立,还有在谋划建设的医学与工程交叉研究中心等,将成为基础医学中心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基础医学中心之外,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又飞透露了其他“四大中心”建设进展。比如临床医学中心将在长三角地区布点若干附属医院集群,适时成立“长三角医学健康教育联盟”,当天揭牌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正是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战略布局互联网医学,推动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机构发展新形态,与政府、企业及医疗机构共建“数字医学共享平台”。如当天与校方签约的合作单位仪电集团,双方以数据为驱动,以健康云为平台,发展互联网医学,助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此外,转化医学中心将以“全面转化平台”为理念,针对重大疾病和“一老一小”老年及儿童高发疾病的临床防治,打通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快速转化通道,致力于发展具国际水准的全面健康与医学研究转化中心。而公共健康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医学师资教育培训等社会所急需的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用好用足高水平师范大学“精准育人”的专业方法与优质经验,深化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根据全校建设医学及相关健康学科“三步走”战略,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是聚焦支撑医学学科发展相关基础领域研究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利用2到3年时间做实、做强医学及交叉学科,集聚医学高端人才,基本完成医学学科布点,第三步是再利用2到3年时间,以全科体系、高度共享为目标成立医学院,广纳优质附属医院,回应国家在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培养一批医学与健康领域优质人才,基本形成集研究、临床、应用、转化于一体的“大健康”学科生态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等出席成立大会。
本文内图来源:徐瑞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