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区别对待”生病学子和独子,成了沪上17校“同上一堂课”首讲的活教材

教育在线 2020-04-15 18:4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还是要重点防止学生产生“疫后综合征”,特别是要重点关注班级和宿舍中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时掌握重点地区(部分地区)、重点人群的心理状况。

各地抗疫期间,尚未返校开学,学生们的知心哥哥、贴心姐姐,该拿他们怎么办?上海杉达学院辅导员顾祎玮在病床上完成健康状况排摸,才肯安心去做手术;上海工商职业学院湖北籍辅导员裴秀玲跨越千里每天嘘寒问暖,安抚同学情绪……

15日,通过“云思政”模式,在位于上海建桥学院的上海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沪上17所民办高校全体辅导员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同上一堂课”。在这场关切万众生命、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疫”中,于漪“区别对待”生病的学生和独子的故事也成了第一课的“活教材”。直播平台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民办高校党工委书记李昕,以“在战‘疫’中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开讲。

【她们,师生之爱超越亲子之爱】

“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她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带学生下乡劳动,背着一位生病的学生步行十多里地,送去医院看病;然而,当她的独子得了败血症,高烧到40摄氏度,但因时值高考,她要对100多个学生负责,就硬是含着眼泪,把孩子交给医生、护士,坚持到校上课。

李昕教授说,从教几十年来,于老师没有为家庭私事,包括她母亲病故、婆婆逝世等,脱过一节课,脱过一天班。“辅导员既是管理者,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认为,“只有常怀爱心,才能常得人心,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到有规、有矩、有温度。”

这一特殊时期,各校辅导员也是“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来自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的辅导员伊莉在家是“二宝”妈妈,疫情当前就变成213个孩子的大姐姐。她每天不仅组织4个班的213人上报所在地和健康情况,还密切留意学生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在自己孩子入睡后加班,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自己不仅是二宝妈,更是213名学生的依靠,决不能‘掉线’”。

来自工商职业学院商务与管理系的裴秀玲身在随州,距离武汉200多公里,随着确诊数据不断上升,仍第一时间详细统计所带179名学生目前所在具体地区、身心状况,并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她定时密切关注人在湖北的2名同学,安抚其焦虑情绪。“家里生活物资都够吗”“口罩还有吗”“有困难一定说,老师时刻关注着你们”……这是裴秀玲在群里每天说的最多的话。

【复学,重点关注心理和就业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各民办高校一视同仁,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守好门、盯好人,夜以继日地把住疫情防控“责任田”。上海建桥学院紧急开发“建桥i健康平台”,建立信息化精准防控工作机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立专门台账,主动开展学生心理疏导,传递学校关怀;上海中侨学院排查受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发放助学金,确保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

市教育部门表示,高校复学和校园防控期间,要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问题。虽然前期各高校心理中心和辅导员开展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还是要重点防止学生产生“疫后综合征”,特别是要重点关注班级和宿舍中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时掌握重点地区(部分地区)、重点人群的心理状况,做到疫情心理防护知识普及全覆盖,心理问题排摸全覆盖,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建立全覆盖,及时发现、妥善应对、适时转介。另一方面,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创近10年以来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影响,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辅导员更需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并做好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当下和今后,辅导员工作由原来“同吃、同住、同学习”转向“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工作模式,下沉学生社区,开展育人工作。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两委计划推动高校试点“新三同”工作模式,实现育人空间在一线整合、育人师资在一线汇合、育人资源在一线聚合、育人功能在一线耦合,支持辅导员协调资源、协同力量,更好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上海立达学院 图片编辑:苏唯
内文图片来源:上海建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