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他们走进别样世界|从卖栀子花阿婆到城隍庙葫芦爷爷,上海大学生街头寻匠心

教育在线 2018-08-14 06:3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编者按】暑假,对于大学生而言,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里到家外,全城每年都有数万支学生团队走向社会。暑期社会实践中,学子的触角深入社会方方面面,寻找更多不曾有交集、却需要关爱的朋友,走进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别样世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今天起带来他们的故事。

 

地铁站里卖栀子花的阿婆、城隍庙里雕刻葫芦的老爷爷、街道里传授麦秆画的阿姨……这些退休老人几年如一日,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手艺。暑假里,上海杉达学院的武亦欣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寻匠人,悟匠心”。“这些身边的退休老人对手艺的坚持和细心,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工匠精神。”武亦欣说。

 

“葫芦爷爷”:葫芦雕刻求质量

 

武亦欣是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尽管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但她和同学已经开始考虑起未来的职业规划。学长学姐毕业后,不少人都会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近年来频繁跳槽的人很多。

 

为何工匠们能够一心一意专注在自己的手艺上?他们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带着这些疑问,武亦欣等组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5位退休老人,了解他们对匠人精神的看法,并为每位老人做了一本故事集,在大学生中传递他们的故事。为了找到合适的匠人,团队成员大海捞针一样地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最先找到的是一位爱刻葫芦的“葫芦爷爷”。

葫芦爷爷黄阿金

 

葫芦爷爷黄阿金留着花白的头发,花白的胡子——按照他的说法,这是葫芦娃里老爷爷的同款造型。黄阿金退休前在上海港务局任美工宣传,他和知名画家弟弟黄阿忠一样,都是自学成才。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在葫芦上雕刻作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走进爷爷的工作室时吓了一跳,整个展示房间都放满了大大小小的作品。”武亦欣说。

学生拜访黄阿金工作室

 

葫芦雕刻工艺复杂,首先要去掉青皮,将葫芦晾晒成褐色。之后,再在葫芦上作画,雕刻图案或者上色。与在平面上绘画不同,为了照顾葫芦圆润的表面,绘画时也需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再细心一刀刀雕琢,每件成品都要耗费不少时间,葫芦爷爷却乐在其中。

 

有人问黄阿金,既然葫芦这么受欢迎,为何一个月只雕刻一个葫芦,而不是多刻几个?“我告诉他,你这就错了,我要想办法两个月雕一个,不是提高数量,而是质量。”黄阿金说。工匠要具备敬业、精益、专注等方面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存在于车间里,也出现在黄阿金这样的退休老人身上。

 

栀子花阿婆:今生卖花,来生漂亮

 

每天,黄阿金都会推着小车去城隍庙摆摊,比起收入,他更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他将手艺展示给各地来的游客,外国友人称赞“beautiful”的时候,他最高兴。现在,他还会抽空去社区,教授老人和孩子雕刻葫芦,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

 

和黄阿金一样,一位老奶奶也风雨无阻,日日坚守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口。她总是搬着一张小板凳,揣着一筐栀子花和白兰花,安安静静地串着花。坐在小板凳上,从箩筐里挑出几朵花,绕几圈细铁线,一枚漂亮的花坠子或花手环就做好了,甜香扑鼻。老奶奶告诉武亦欣等,她已经83岁了,从50岁退休便开始卖花。每天她都要等到篮子里的花卖完才收摊。年纪这么大,为何还日日坚持?“你知道伐,今生卖花,来生漂亮。”

卖栀子花的老奶奶,已80多岁

 

每天,老奶奶的收入只有百来元。她说,卖花很苦,但更苦的是没有年轻人愿意接班。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栀子花手艺的失传。曾经,一位留学生和她相处了很久,对于栀子花手艺很感兴趣,后来写出的论文还在国外获奖。但老一辈卖花人离去后,以后外国游客来上海是否还能看到这份弄堂文化?老奶奶坚持的不仅是栀子花手艺,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负责。

老奶奶每日在地铁站卖栀子花

 

这种工匠精神将如何传递给年轻人?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控江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进行考察。在这里展示着精美的水墨画和麦秆画,都是街道里居民的作品。文化中心的麦秆画工作室里有一位何阿姨,自从6年前在社区学校里学会麦秆画后,她就迷上了用麦草茎来变废为宝。现在,当初的老师已病故,她也接替老师的职责,继续在社区教学,将永不过时的麦秆画和工匠精神传授给更多人。

 

退休老人的手艺,靠的是坚持

 

拜访了这些“工匠”退休老人,武亦欣也减轻了不少对于就业的困惑。一个月雕刻一只葫芦的“葫芦爷爷”、风雨无阻延续栀子花手艺的老奶奶、一年完成一幅麦秆画的何阿姨……这些退休老人能够传承一门手艺,靠的就是“坚持”二字。

暑期实践小组和街道里传授手艺的老人

 

小组指导老师高红霞是财务管理专业课老师,也是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课老师。专业学生毕业后频频跳槽的现象,也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财务管理专业看似和手工艺没有关系,但背后却有着联系。”高红霞告诉记者。财务、会计等工作的基本功都是看财务报表。要想一眼识别报表是否有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其实,不管是什么工作,都需要反复磨练、坚定意志,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

 

在高红霞看来,武亦欣小组选择的拜访对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工匠精神并不只存在于高大上的行业精英身上,反而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人,更能够给处在迷惘中的大学生一些启发。武亦欣也告诉记者,拜访完这些老人,她也准备从现在开始磨炼,将学习、实习上的每件事做到最好。不灭的热情、孜孜不倦的坚持和精益求精的韧劲,这就是她眼中大学生所要学习的工匠精神。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裘雯涵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