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双创”升级版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观学习 2018-07-30 15:4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志阳 李斌
通过“双创”升级版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需要多措并举,切实从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打造长三角创新创业体系和深化长三角社会民生合作网络三个方面稳步推进

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可以看到,长三角一直都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区域引擎。新时代理应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施的重要窗口。长三角加速一体化过程中,由于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多方面接近,长三角区域内部在产业、人才、总部经济政策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过度竞争,这已经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破解区域间过度竞争,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既需要更加开放的共同市场顶层设计,也需要从民生底层切入培育自发的共同基因,既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也需要市场力量共同布局。今年也是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时间节点,在此背景下“双创”将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理应将“双创”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其赋能和加速作用。

 

“双创”升级版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是借鉴世界湾区发展经验的战略选择

 

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是目前全球经济最活跃和区域高度协调的地方。作为城市群共同体的代表,这些湾区往往集聚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理应对标世界前沿的一体化区域,充分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大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世界湾区建设的经验,可以发现三点重要启示:第一,完善的“双创”生态,湾区内都聚集着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各种类型的创新机构、金融机构、孵化组织以及各种产业协作运行平台,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和支撑体系;第二,梯度有序的的分工协作,湾区各大城市都依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功能和产业定位方面形成了合理的分工体系;第三,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湾区都具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多元性的创新文化氛围,聚集了多元化的人才和资源。与这些世界知名湾区相比,长三角在面积、人口、GDP规模上均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分工协作、文化氛围,尤其是创新创业体系方面却相对不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双创”升级版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内在机制

 

首先,长三角“双创”全方位推进,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程度更高。“全方位推进”意味着不局限于城市,更包括广大农村地区;不局限于线下,还包括潜力无限的线上。创新创业领域更加广泛。“双创”不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还包括更为广阔的社会建设领域;不局限于“互联网+”,还会拓展到“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创业主体更加多元。“双创”不仅有“草根创客”和“时尚大咖”,也有二代创业者和大学生创客; 不仅有中小企业的“星火”,也有大企业内部创业和衍生创业的“连环炮”。随着“双创”全方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也将逐步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一体化,从线下扩大到线上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渗透至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从互联网+合作扩大到传统产业合作。

 

其次,长三角“双创”全过程融合,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质量更高。“全过程融合”就是要从“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扶持转变为全过程“精准滴灌”式推进,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做到“双创”前、中、后端同时发力,这将有助于长三角建立起协同的创新创业体系,高质量的创新协同将会迅速改变原来一般性产业转移的弊端。

 

最后,“双创”向更深程度发展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度更高。“更深层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全球化的视角聚集全要素资源,这必然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的设施互通和市场开放。综上,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内容高度契合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双创”升级版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双创”升级版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需要多措并举,切实从加强区域分工协作、打造长三角创新创业体系和深化长三角社会民生合作网络三个方面稳步推进。

 

1.明确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定位

 

核心城市虹吸效应强、辐射能力弱和区域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难题。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必须落脚于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因此,对长三角各城市而言,要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出发,在建立合作共赢、凝心聚力的机制下,充分聚焦自身优势,协调处理好上海与其他城市、沿海沿江城市与腹地城市、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例如,上海可以发挥自身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优势,聚焦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江苏可以发挥自身实体经济优势,聚焦于传统产业创新;浙江可以发挥自身市场活力优势,聚焦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2.打造长三角创新创业体系

 

要聚焦创新创业协同,共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高地。一是加快完善区域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要通过建立长三角众创空间联盟、“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长三角政府大数据云平台等方式共享平台资源和信息。二是充分发挥创业投资的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打造长三角“双创”共同基金,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要素的充分流动和耦合裂变,推进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群落”的集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共享创业服务+引导基金”的发展模式。要立足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共性技术平台吸引新创企业,通过共享创业服务链接新创企业,通过引导资金加快赋能新兴产业。四是要继续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龙头作用,深化长三角地区间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双创”教育联盟机制,建立长三角大科学研发中心,打造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节点的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圈。

 

3.深化长三角社会民生双创网络

 

打造“双创”升级版要求“双创”从商业领域逐步渗透到社会民生领域。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重商业轻社会民生的倾向十分突出,社会民生领域的缺陷正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环。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必须切实扭转这种局面,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在社会民生领域的纵深发展,从而形成商业与社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快对长三角社会民生事业“双创”的破题,鼓励更多的社会民间力量,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扶贫、社区、交通等各种发展深水区,要发挥“互联网+”的社会创新和赋能力量,链接长三角更多社会创新者投入社会民生领域的创新创业行动;另一方面要聚焦公共服务保障,通过建立长三角民生合作云平台、长三角民生联动机制、长三角社会企业孵化器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区域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共建共享,以保障长三角社会民生事业“双创”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