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直播、互动,夏季音乐节让年轻人爱上古典音乐

文化观澜 2018-07-09 19:0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对标世界一流,打响上海品牌。

古典音乐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这是一个全球命题。来到正在进行的2018上海夏季音乐节,记者发现,年轻观众的比例远超平日的音乐会。在这里,古典音乐不再“高冷”,而是以轻松有趣的面目吸引年轻人靠近。面对观众席里的诸多年轻面孔,首次来沪的美国大提琴演奏家阿莉莎·韦勒斯坦也连称“羡慕”。西方古典音乐观众群正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上海的年轻观众让人看到古典音乐未来的希望。

7月7日、8日,《天书奇谭》交响电影音乐会,演奏家们穿着T恤登场。

 

自2010年上海夏季音乐节品牌创立以来,就对标柏林森林音乐会、伦敦逍遥音乐节、波士顿坦格伍德音乐节等世界知名的夏季音乐节,不断提升音乐节水准和国际影响力。对标世界一流的同时,夏季音乐节独树一帜打出“古典跨界”的鲜明旗号,通过多元混搭的音乐风格扩大观众群,通过音乐教育项目的推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古典音乐的种子。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向世界取经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融入自身的实践,打响独树一帜的‘上海品牌’,不断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跨界、直播、互动,为音乐节品牌注入年轻动力

孩子来看《天书奇谭》交响电影音乐会,与主角“蛋生”的形象合影互动。

 

今年夏季音乐节的24场音乐会中,不仅有指挥家梵志登率领的纽约爱乐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法国小提琴演奏家雷诺·卡普松等古典团体和音乐家的到来,更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普拉带来《水形物语》的电影音乐、地下丝绒乐队带来的摇滚乐、舞台剧《繁花》中的电子乐以及古筝与唢呐交织的民族音乐等。“古典跨界”的品牌定位大大拓展了音乐节的观众群,将喜欢不同类型音乐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也为他们打开一扇古典音乐的大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音乐节从音乐类型的跨界,渐渐扩大到了艺术种类的跨界。去年夏季音乐节期间,音乐厅里出现了装置艺术“夏音”,2400个悬挂在空中的蝈蝈笼子和40只鸣叫的蝈蝈,引来不少人驻足、拍照。音乐节闭幕当天,这些蝈蝈笼子被工作人员拆卸下来,每个离场的观众都能带走一只留作纪念。今年,除了室内“夏音”装置的延续和升级,夏季音乐节还和第四届“魅力衡复”艺术季合作,将上交音乐厅外的紫藤长廊装上了2018只发声器。观众穿梭其中,可以听到风声、蛙鸣、雷雨等大自然的夏音。装置艺术的加入,让夏季音乐节有了视觉识别度,也增添了游戏的趣味。

 

平日里的古典音乐会,台上的演奏家和指挥家们都穿着礼服,音乐厅里的观众也都正襟危坐。可是在夏季音乐节的舞台上,演奏家们可能穿着T恤就上台了,和台下观众少了距离,多了一份亲切感。从2016年开始,上海夏季音乐节还开创了“不对号入座”的颠覆性规则。音乐厅划分不同区域,观众可在票价所属区域自由选座、先到先得。19:30开场的音乐会,为了坐上心仪的座位,许多观众18:00就开始排队了。中场休息的时候也有不少观众选择换座位,一位观众说,“同一场音乐会,坐在观众席的不同位置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本届夏季音乐节24场音乐会中,共有14场进行网络直播,让音符得以穿透音乐厅的墙壁,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夏季音乐节还设置了许多线上线下的互动环节,比如围绕《天书奇谭》交响电影音乐会发起的“动画电影配音挑战赛”。在短短两周内,这场互动吸引了全国范围内2934人报名参赛,提交了1542个作品,不仅涌现了英语、日语能多语种的专业级作品,也让这部中国经典动画的品牌效应再度发酵。

 

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打造青少年音乐教育品牌

夏季音乐节装置艺术“夏音Ⅱ”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拍照。

 

除了“古典跨界”,上海夏季音乐节另一个特色在于对“音乐教育”品牌的打造。夏季音乐节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市教委共同创办,9年来,这里孕育了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上海学生民族乐团、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等一批能够代表上海学生艺术表演团体最高水准的新生力量。夏季音乐节在许多青少年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为他们搭建起一方“梦想舞台”。除了台前,每年夏季音乐节还会聚集一群热爱音乐的小志愿者,为幕后运转贡献自己的力量。

 

夏季音乐节在连续4年请来纽约爱乐乐团驻节演出的同时,还引入了两个知名的青少年音乐教育项目:一个是“纽约爱乐青少年音乐会”,另一个是“小作曲家工作坊”。第一次听“纽约爱乐青少年音乐会”时,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感到非常惊讶。在她曾经的观念里,给青少年听的交响乐就是一些比较容易欣赏的经典作品。可是纽约爱乐的音乐家们却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部关于纽约的新作,搭配呈现纽约城市面貌的多媒体画面。周平说:“他们的音乐教育不是既有知识的普及,而是用新鲜的音符唤醒孩子们的耳朵,用互动打破传统的说教。他们不怕孩子们听不懂,他们相信音乐本身的魅力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年轻人吸引过来。”

 

纽约爱乐的“小作曲家工作坊”已经有20多年的成熟经验,2016年正式落地夏季音乐节。今年参与工作坊的9个孩子,最小的12岁,最大的17岁。他们在作曲家乔恩·迪克和其他导师的帮助下,用7天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作品。7月8日晚,他们的作品由上海交响乐团的职业演奏家们在夏季音乐节的舞台上首演。这些没有作曲功底的孩子们,通过游戏、绘画等不同方法的启发,完成了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让乔恩·迪克十分欣慰。他说:“音乐没有对错之分,许多孩子都是潜在的艺术家,我们只是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

夏季音乐节走出音乐厅,来到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欧美的许多夏季音乐节都在户外举行。

 

一系列成熟的音乐教育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刷新了夏季音乐节的理念,也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催生了上海交响乐团自己的艺术教育品牌“音乐地图课堂”。如今,“音乐地图课堂”已经覆盖了上海徐汇区和崇明区的学生,还随着“中国艺术拓展计划”的足迹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品牌。周平说:“一个品牌的打响需要长期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定位、严守标准、把控质量,才能逐步累积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坚持、严守标准、把控质量,将其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蔡磊磊 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