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只讲阶级不讲人?这样的攻击毫无根据

思想汇 2018-07-03 06:4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许娜 李玲 袁竟闻
有人攻击马克思主义,认为其只讲阶级不讲人,存在“人学的空场”。这其实毫无根据,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没有弄清马克思是怎么讲人的。

6月28日,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沪上高校、党校等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活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夏江雯在开幕式上致辞。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并不等于自然地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要处理好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劳动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从劳动自身、劳动关系、劳动分工、劳动机制、劳动时间等五个维度加以透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多重意义,既不能失之于空泛,也不能失之于功利,必须站在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高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协调共进,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克服不同维度产生的问题,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崇高目标推进到新的高度。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指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有人攻击马克思主义,认为其只讲阶级不讲人,存在“人学的空场”。这其实毫无根据,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没有弄清马克思是怎么讲人的。马克思从来不抽象谈人,而是在主线、分析工具和历史主人的定位中予以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理论,有诸多独特贡献。其中,非常突出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融为一体,不仅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而且强调历史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产生的,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紧密相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现在我们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教授认为,人的现代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的现代性的内涵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科学、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思想属性和行为准则。我们应该继续进行这个启蒙,摒弃一些糟粕的东西,树立现代性的理念的各种要素,核心是科学、民主、法治。要在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使人的现代性得到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政治文化与整体文化的形成,一定要有自上而下的率先垂范,这是极其重要的。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仕菊教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与终极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内在的统一性。美好生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又是一个实践,还是一个过程。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普遍真理同治国理政的现实运动紧密结合,既坚持了思想的精髓,又赋予了现实的内涵,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的评价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评价,都突出强调了建立新世界的人生品格、理论品格,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形态,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的原创性贡献。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许玫教授认为,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则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跟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是一个有相互区别、又统一的关系。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育现代化等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最终的目标。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黄福寿教授提出,人类已经开始并将全面进入人机共生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类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肯定大大增加。延续至今的人类进化历史,总体上是属于传统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模式。在人工智能发展以后,传统生物学将可能让位于人机共进化模式,将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解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里召开这次研讨会,凸显了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发展实践需求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价值。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聚焦新时代强国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关系,为解决强国建设理论中存在的短板和发展不平衡的实践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王珍 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