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南京路老凤祥银楼当学徒的张人亚,成为中国最早的几个工人党员后,于1922年担任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你可去过他在此期间开展革命工作时与之相关的革命遗址?还有,城市革命中的飞行集会发生地,中共协助建立二战中最出色的南市难民区遗址等……
在“七一”之际,上海新考订出近400处红色纪念地,更多覆盖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各个领域和行业的革命斗争纪念地,以及抗战时期党的革命活动纪念地。
截至去年底,上海已经认定650余处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在此基础上,知名历史学者苏智良领衔上海师范大学团队,近年深度进行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形成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基因图谱——1000处革命纪念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红色基因伴随着这座城市成长的各个历史阶段。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新挖掘和考订出的近400处红色纪念地,每处纪念地都经过实地探访和考察确认,广泛征询老上海市民的口述认证,并与史料互证。
同时,这些革命纪念地的时空信息准确,可以做到用历史地图和GIS技术精准定位,具备互联网发布的基础。新考订出的红色景观中还加入了历史图片或摄影图片,增加了公交、地铁线路信息,希冀更为直观地展现红色景观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尽可能方便公众的参观访问。
除此之外,1000处革命纪念地也收入了一些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民主党派历史纪念地。苏智良教授认为,经过补充,这一图谱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对上海城市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将原先相对孤立的部分地点连接成完整的红色文化面。
据悉,千处纪念地信息将集结成《日出东方——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由世纪出版集团推出。它将全面而系统地记录和展示民国期间上海所留下的红色革命踪迹,同时附上红色革命纪念地完全地图,成为迄今纪念地数量最多最全的全新研究成果。
苏智良还进一步建议,在纪念地线上、线下挖掘和保护工作中,应丰富完善纪念性铭牌;对已消失的建筑,可通过二维码+手机APP再现历史信息和场景;对于重要纪念地,有必要继续建设纪念馆、博物馆;此外,还可加大红色纪念地的跨省联动。
当天“党的诞生地”学术研讨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熊月之表示,红色文化是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基础上滋生、发展起来的上海文化基因。
“那些具体的革命志士仁人,从瞿秋白、恽代英到黄大能,从周恩来、张闻天到陈云,从鲁迅、茅盾到夏衍,从顾正红、汪寿华到茅丽英,无一不是江南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华优秀儿女。”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上海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中的独立、自由、务实、自强、好学、 创新、法治、爱国等特点分不开的。”
【新闻链接】与2012年革命遗址普查相比:
1. 博采众长,所收录的红色文化遗址首次破千。
2. 较为完整地展现与革命相关的名人在沪故居。
3. 较为完整地展现民主党派人士在沪活动点。
4. 较为完整地展现中央特科在沪联络点。
5. 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与革命相关的大中小学校。
6. 较为完整地收集了中央秘密电台。
7. 较为完整地收集了与革命相关的印刷所、出版社及书店。
8. 较多地收集了难民收容所。
9. 较多地收集了新四军、八路军在沪办事处及联络站遗址。
10. 较多地收集了在沪地下党活动点。
图片来源: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题图说明:《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