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猴团队原定目标是2020年,紧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来了

创新之城 2018-06-27 06: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和一群猴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还记得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它们已于近期离开育婴箱,和同龄野生猴群生活在一起,看上去与野生猴没什么两样。6月26日下午,上海市科技系统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活动暨中科院神经所克隆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先在一座山上呆了近4年,又在一座岛上呆了近10年

 

14年来,和一群猴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神经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研究员,每念及此,就觉得亏欠家人太多。这位北方大汉,在去年的克隆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唯一一次哽咽,就是在提到家人时。

 

当问到团队一共多少人时,孙强一时答不上来,因为最近一直在招人。但他对于养了多少只猴子,总是能够脱口而出。

 

2004年,他去了西双版纳的一座山上,就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猴子,尽管每次上山都要坐缆车,一周下山一次去买菜,条件艰苦自不必说,他却在这里待了将近四年。

 

2009年孙强加入神经所后,迫不及待地来到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位于一个荒岛,到火车站需要乘坐两小时的公交车。起初,那里没有像样的路,也没有一盏路灯。2010年一个晚上,孙强骑电瓶车去平台送试剂,由于视线不清楚,摔断了锁骨,当时正处于实验阶段,如果放弃,会浪费很多来之不易的猴卵,他硬撑着把实验做完,当再去医院的时候,摔断的锁骨已经错移了。

 

孙强坦言,最大的一次打击是在去年8月,两只克隆猴出生后,仅存活了3个小时。“那天情绪非常低落,就好像你以为彩票中奖了,后来发现并不是你。”其实,他们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只是这次离成功就差一点点。后来,孙强沿太湖走了走,心里很快就敞亮了,重新回到了实验室。三个月后,终于迎来了克隆猴的成功诞生。

 

曾经短暂地离开过平台,很快又回来了

 

“这里有最好的科研土壤,去国外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比不上神经所这个平台。”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核心成员刘真也是一位“土博士”。博士毕业时,他也犹豫过是否要按“套路”出国。当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告诉他,只要能够做出好的工作,所里并不会看重是否有留学经历,他决定继续留在所里。他在“千锤百炼”中练就了猴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硬本领,不到10秒可以完成一次卵母细胞去核操作,不到15秒可以完成一次体细胞注入操作,堪称“世界冠军”。

 

观察猴子月经和建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年,首席兽医王燕和伙伴们观察猴子月经58400余次,平均每天160只以上。由于猴子分娩的时间多数在晚上,兽医们去年完成了255天夜间监控。新生猴需要平均2-3小时喂一次奶,夜里也不能间断。这群猴子最粘她们,喜欢在她们身上爬来爬去。王燕曾经短暂地离开过平台,很快又回来了,虽然钱挣得不多,但她喜欢这里的氛围。“有人问我,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会不会无聊?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天看到小猴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带它们到大自然去享受阳光,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

 

平台管家蔡毅君最难忘2016年的那次抗洪抢险。当时,太湖已超过警戒线1米多,神经所领导要求尽快撤离,确保人身安全。平台第一时间让女性工作人员撤离,但所有男性工作人员一直坚守着,不愿放弃猴群和设备,所幸当天晚上太湖水位下降了。“平台就是我们的家。”

 

要给25岁-35岁年轻人创新机会

 

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是一项重要的原创性突破。如何才能实现更多的颠覆性科技创新?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认为,有三个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在许多领域具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员体量有限;在重要领域的前沿至少占一席之地;在有优势领域实现并保持领跑,其关键在于团队攻关。

 

眼下,影响抢占先机还存在不少障碍,第一是价值观的障碍,我们缺乏长期扎实的基础研究,多半希望出几篇文章,可以拿各种奖项,戴上各种“帽子”。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创新性研究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不少中青年科学家受个人名利的影响甚大,未能全心加入团队攻关的科研工作。第二是体制机制上的不足,科研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尚未普遍营造培育“颠覆性成果”的科研环境。重大专项的实施还是重“面”,而不抓重“点”。科研单位一定要营造做创新工作的环境。比如英国剑桥的Cavendish实验室,后来变成MRC实验室,他们下午茶一喝就是两个小时,看似宽松,但他们喝茶时谈的还是科学,别人在说实验室有什么发现,如果你没有发现心里急不急?克隆猴团队正是在紧迫感下做出来的,原来目标是2020年做出来,紧迫感之下2017年就做出来了。

 

“如果克隆猴失败了,这些本土人才的前途在哪里?”蒲慕明特别提到,要支持本土培育的青年创新人才。年轻人在25岁-35岁之间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才都流失了,如何把优秀的博士生、博士后留在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给他们创新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各种机制鼓励这样的环境。

 

“我们在每次破格的时候都是有压力的。”神经所党委书记王燕介绍了所党委如何为实现突破,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2009年所里在引进孙强时发现,孙强的人事档案在他的前前单位,这意味着需要同时和两个单位商讨,又要在半年内全部落实,最后孙强成为神经所唯一一个用合作协议方式引进的人才。除了实时为克隆猴团队提供帮助,所里还实行以业绩为准的考评和晋升机制,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作用。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由市科技党委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