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穷时能造出“两弹一星”,现在富强了却造不出芯片?听听这些重量级大咖怎么说

伴公汀 2018-05-30 06:0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
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GDP超万亿城市已达14个,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等5个城市都在长三角地区。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中国上世纪60年代那么穷的时候能造出‘两弹一星’,而现在中国富强了却造不出芯片?”在29日举行的“2018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财经评论家马红漫抛出的这句话引发与会者深思和热议。大家认为,“两弹一星”跟“芯片”之间相差了一个产业集群,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应该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长三角竞争新优势。

 

“扬长”发展,寻找优势突破口

 

与会者认为,从全国整体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这些是未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突破口。

 

“长三角是我国民族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承载区之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侯松说,最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第一架喷气式客机运-10就诞生在上海,从运-10一直到后面的MD8290,包括去年首飞的C919大型客机,中国民用飞机、喷气飞机的发展都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从而确立了我国民航产业研制主基地的历史地位。

 

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城市经济排行榜中,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GDP超万亿城市已达14个,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等5个城市都在长三角地区。“背后还有一个宁波,是9900亿元。”药明康德集团运营高级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张朝晖说,从长三角经济总量来讲,整体上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因为产业体量非常大。在他看来,长三角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比较好,上海的研发能力、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均在全国领先,苏浙皖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竞争力在全国也首屈一指,“长三角地区还是国际化的港口性集群,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城市集群,优势十分明显。”

 

安永大中华咨询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谢明发看来,长三角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全国产业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列举了一些数据:长三角地区整车产能占全国比重超过22%,零部件企业数量和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超过1/3,生物医药业产值接近全国30%。“沪苏浙三地制造业产能占全国的2/3,而且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也都走在前列,这对长三角地区长远的发展是很好的趋势。”他说。

 

“我们聚焦了三个产业,生物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利说,生物技术具备了基因测序“实力”,物联网在低功率的广域网和精密传感器等方面有突破,人工智能在神经网络算法和GPU算力方面有突破,“我们认为这三个产业未来能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优势的产业集群。”

 

合力布局,亮出长三角品牌

 

与会企业家认为,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需要三省一市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网络文学文化产业的下游延伸非常广,包括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一系列产业。”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说,但长三角地区从影视方面来说和北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游戏、动漫等方面和深圳、杭州有差距,“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长三角地区政府方面的支持,在这里聚集起来一系列相关的文化创业企业,形成产业链,我们共同把IP产业做大。”

 

“在形成产业链的过程中,创业人才落户的问题值得关注。”在他看来,作为创意产业来说,最关键的是人,无论是写小说,还是拍摄影视作品,人的落户和投入比硬件投入更为重要,“要在长三角地区成为创意人才聚集基地,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认为,当前长三角航空产业与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仍有差距,要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方面的功能,研究制定促进长三角航空产集群发展的方案,提出总体规划和保障措施。“法国图卢兹航空相关产业有400多家科研单位,1万多名科研人员,还有4所与航空相关的世界级大学,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他建议,通过政府协调,调动区域内各因素,如高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参与到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的整个发展链条上来,还可成立航空制造的运输研究、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协调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长三角地区应该做出自己的品牌。”作为在沪创业的外国人,上海热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法比恩讲了一点他的感受:虽然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长三角,但是和美国硅谷、德国工业4.0区域等在世界的知名度相比,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效应还不大。他说,前段时间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行来到中国,他和德国团队联系,他们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选择去北京和深圳考察,“从我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地区跟北京、深圳差别并不大,还是要把品牌做得更好一些。”

 

谢明发建议,沪苏浙皖可制定一个长三角发展规划,从政策协同、服务协同、市场协同等方面发挥好政府、企业,还有第三方组织等多元化主体的作用,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合力。他认为首先可出台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指导目录,明确打造生物医疗、民用航空、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重要产业,三省一市布局各省市的发展重点,再稳步推进落实。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彭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