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考|中国发展的“3+1”主题,是理解“新时代”的一把钥匙

上观学习 2018-01-03 09:0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整个国际传播与交流,需要我们加强供给,要根据对象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供给,这也是我们学界的责任之一

2017年12月29日,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互联网+视域下的语言与全球传播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外召开。来自中国外文局、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范大学、上外等全国各地的高校专家和学者分别围绕“网络空间话语战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互联网+视域下翻译与传播”等论坛主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发布了最新推出的八个语种的十九大报告对照查询平台,以期更好地让海内外了解、研究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2月29日当天是上外建校68周年纪念日,本次研讨会也是上外校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3+1”主题是什么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变化。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实际上有三个主题,一个是民族复兴,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今天,第四个主题凸显出来了。这就是“3+1”主题,“3”就是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1”是贡献人类。贡献人类这个主题,我们党实际上很早就提出来了。今天我们理解民族复兴离不开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革命,也离不开贡献人类。现在撇开现代化来讲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问题的;今天离开民族复兴、离开社会主义革命,谈现代化也是有问题的;贡献人类也是这样,是和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3+1”主题是相互融合相互诠释的。今天,贡献人类这个主题走向前台,世界各国人民都面临着如何把各种好的东西整合起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智慧。


反映中国工匠精神的产品实际上在一言不发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李正仁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原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口译司司长

 

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的人本身的素质非常重要。行动胜于言辞,事实胜于雄辩,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在国际机构里工作的中国人的素质,实际上也是在讲中国的故事。30多年来,中国产品从过去最简单的拖鞋到现在的华为手机,整个演变过程默默但又非常雄辩地讲述着中国的故事:联合国所有机构统一用的是联想电脑、海尔的冰箱;在摩洛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议所有交通工具都是中国产的纯电动大巴。这些中国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正在走向全世界,反映中国工匠精神的产品实际上在一言不发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对外翻译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黄友义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

 

对外翻译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不要觉得机器的出现我们外语翻译不用学了,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的任务反而更重了。我们必须要了解受众的变化,二三十年前我们的受众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少数外国专家,他们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即使是中式外文他们也能听得懂。但是当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的利益遍布全世界了,关心中国的人急速增加也遍布世界各地,今天的受众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显然我们国际传播的受众增加了,市场扩大了,问题是他们对中国了解得更少,这对国际传播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新时代国际传播更需要理论指导

郭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十九大以后的国际舆论环境,让我们更加冷静。最近美国国家安全报告出台,把中国明确列为竞争者、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很明显是用一种非常意识形态化的方式来划分的。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总理公开说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发了一篇文章,专门讲“锐实力”,明确指出怎么样处理好跟中国的关系将是西方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越预期,所以现在很需要有一些理论性的指导,做一些框架性的思考。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需求

赵世举  武汉大学中国舆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讲好中国故事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中国的使命。一是因为人类现在面临很多影响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来贡献智慧和方案。二是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确实想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三是因为中国一些重大的议题,比如“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要把中国的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也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所以,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需求。 


话语权和话语能力还不是一回事儿

姜锋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话语权和话语能力还不是一回事儿,话语权相当程度而言我们已经有了,但话语能力建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话语能力本身而言,话语作为交际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本身还有构建的能力,先有感情的交流,然后是理解。西方对中国感兴趣也有一个递进的过程,目前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一个科技的power,西方开始高度关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然后是哲学艺术,甚至还有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整个国际传播与交流,需要我们加强供给,要根据对象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供给,这也是我们学界的责任之一。


主编:王多

栏目主编:王多 文字编辑: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