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科评估结果A+全记录!上海从上轮7个学科头名到拥有20多A+学科——读过吗

教育在线 2017-12-28 17:2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徐瑞哲
特别是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等第亮眼。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共有十多个学科获得A+。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院校的多个优势学科也获A+。附:五问五答——最权威“学科排行榜”如何出炉?

今天(28日)下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此次“体检”堪称全面——涵盖95个一级学科范围,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较上一轮评估增加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值得关注的是,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的结果从前三轮的“排名制”,变成了“等第制”,根据全国具有“博士授权”高校的一级学科参评数,经评估后获得A+、A、A-、B+、B、B-、C+、C、C-等不同的等第。

 

同时,参与评估指标体系保持“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基本不变,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每个学科设置不同的权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总体看来,与上一轮上海高校只有7个学科第一名相比,此番评估“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等第亮眼。其中,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共有十多个学科获得A+。

 

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院校的多个优势学科也获A+。

 


【重磅“A+成绩单”(95个一级学科代码;A+学科学校代码)】

 

0101 哲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0201 理论经济学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0202 应用经济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0301 法学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0302 政治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0303 社会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0304 民族学A+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10673 云南大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0401 教育学A+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0402 心理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0403 体育学A+

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10277 上海体育学院

 

0501 中国语言文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0503 新闻传播学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0601 考古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697 西北大学

 

0602 中国史A+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0603 世界史A+

10001 北京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0701 数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0422 山东大学

 

0702 物理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703 化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704 天文学A+

10284 南京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705 地理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0706 大气科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0707 海洋科学A+

10384 厦门大学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0708 地球物理学A+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0709 地质学A+

10284 南京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0710 生物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0711 系统科学A+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0712 科学技术史A+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713 生态学A+

10335 浙江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0714 统计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0801 力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0802 机械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0803 光学工程A+

10335 浙江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A+

10003 清华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0806 冶金工程A+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

10003 清华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0808 电气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A+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A+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0813 建筑学A+

10003 清华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0814 土木工程A+

10247 同济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0815 水利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A+

10486 武汉大学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A+

10056 天津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0819 矿业工程A+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A+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A+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10255 东华大学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A+

10295 江南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A+

10286 东南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A+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A+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0827 核科学与技术A+

10003 清华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828 农业工程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0829 林业工程A+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A+

10286 东南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295 江南大学

 

0833 城乡规划学A+

10003 清华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0834 风景园林学A+

10003 清华大学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0835 软件工程A+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A+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901 作物学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0902 园艺学A+

10335 浙江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A+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0904 植物保护A+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0905 畜牧学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0906 兽医学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0907 林学A+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0908 水产A+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0909 草学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1001 基础医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1002 临床医学A+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03 口腔医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05 中医学A+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006 中西医结合A+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007 药学A+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1008 中药学A+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011 护理学A+

10533 中南大学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A+

10003 清华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1202 工商管理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203 农林经济管理A+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204 公共管理A+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

10284 南京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301 艺术学理论A+

10001 北京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A+

10045 中央音乐学院

10278 上海音乐学院

 

1303 戏剧与影视学A+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1304 美术学A+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1305 设计学A+

10003 清华大学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高校学科家底“大数据”}

 

【学科11328个】 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93个、学科11328个。在学研究生人数198.11万,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56.39万,分别比2012年增长15%和16%。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论文数量占全球1/8】 从论文数量上来看,仅2016年,我国高校科技论文数量占全球的八分之一,部分学科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发表论文数量的排名来看,截至2015年,在22个学科领域中,我国有17个领域分别位于世界前五名,特别是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多年位于世界第一。

 

【世界前1%的学科745个】 近五年来,在基于论文及其被引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进入世界前1%的学科从473个增加到74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的高校从133所增加到187所。

 

【参评学科专任教师51万人】 此次参评学科专任教师总数共51万人,相比上轮学科评估增长30%。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日渐提升,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教师占比29%。拥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为15万,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9万人,占正高级专任教师总数的61%。 参评各学科获批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有8000多种,共发行相关教材近4亿册。

 


{五问五答:最权威“学科排行榜”如何出炉?}

 

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在我国教育“管办评分离”、强化高校内涵建设的大背景下,这项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是如何进行的?

 

最权威“学科排行榜”如何出炉?教育部专家就社会关注问题给出解答。

 

【什么是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它是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不同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从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四年一轮,至今已完成四轮。学科评估坚持“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各单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含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授权),均可申请参评。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这次学科评估是怎样进行的?】   

 

2016年4月,学位中心在系统总结前三轮评估经验、全面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本轮学科评估共经历信息采集、信息核实、主观评价、权重确定、结果产生、结果发布等六大环节。   

 

一是信息采集。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获取公共数据,再通过参评学科严格按照数据填报标准提供其他评估信息。 二是信息核实。通过证明材料核查、公共数据比对、重复数据筛查等举措,对申报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并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材料进行网上公示,接受同行监督;将核查结果与公示异议反馈给各单位进行核实确认;对于以上核查措施不能完全覆盖的数据,学位中心进行随机抽查。 三是主观评价。对23万学生和15万用人单位联系人开展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邀请13000多名同行专家对5项主观指标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学科声誉调查,同时还首次邀请海外同行专家对6个学科试点进行国际声誉调查。 四是权重确定。通过参考上轮指标权重和本轮评估改革理念,形成指标权重“初值”;召开专家研讨会确定指标权重“参考值”;邀请专家近9000名(每个参评学科至少一位专家),根据权重设置原则和“参考值”给出建议权重,学位中心通过求平均得到95个学科的最终权重。 五是结果产生。对客观指标按照“线性规划法”计算得到各末级指标得分;对主观指标分别邀请同行与行业专家、在校学生、用人单位进行评价,得到各末级指标得分。学位中心根据指标权重加权得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整体水平得分。 六是结果公布。第四轮评估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公布结果,将高校与科研单位的评估结果分别呈现;首次立足学科评估关键指标分析对外展示我国学科建设主要成就,并向参评高校提供“学科优秀率”(即A类学科占全校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数的比例)。  

 

【对于庞大的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对于主观信息指标,又是如何保证专家评价的公平公正?】   

 

国内外大多数排名大部分是以公共的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原因是评估排名机构很难全面获取高校关键信息,实际上许多排名项目也需要申报信息。但仅依靠公共数据进行学科评估具有先天不足:第一,学科建设包括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很多方面都无法用定量的公共数据进行测度,依托公共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学科建设的实时成就,易误导学科建设与发展。第二,公共数据无学科信息,无法直接界定其学科归属,通过算法“自动划分学科”的方法很难体现学校内部学科布局的实际情况。鉴此,学科评估的大部分评估数据通过参评单位申报获取。   

 

学科评估采取“客观数据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确保学校申报数据的可靠性,学位中心在总结前三轮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既定程序,采用六大举措对数据进行全面核查。一是数据标准检查。学校填报的各项数据均有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内涵界定、产权归属等),如“国家级科研项目”严格界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填报说明中列出的科研项目,“ESI高被引论文”仅能由通讯作者单位或第一作者单位填写。对于不符合采集标准的数据,学位中心直接进行处理。二是证明材料核查。学科评估在学校填报材料时,要求提供部分重要指标的证明。学位中心核查了全部证明材料,对错填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存疑数据反馈给原单位补充提供证明材料。三是公共数据比对。学位中心利用自建的50余个公共数据库,并与多家国内外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合作,将学校填报数据与公共信息进行比对,查验填报数据是否真实、所归属的学校和学科是否正确。四是重复数据筛查。为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学科评估采用“归属度”成果认定方法,接受跨单位、跨学科成果按比例拆分填写在多个学科(但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00%)。学位中心开发了专门软件系统,对此类重复数据进行智能模糊检索分析和甄别。五是信息网上公示。学位中心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参评单位范围内对部分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公示,接受同行监督。六是重点数据抽查。对于以上核查措施不能完全覆盖的数据,学位中心进行随机抽查。对于抽查问题较多的高校,进一步加大抽查力度。   

 

为确保专家主观评价的科学性和正确导向,学位中心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评价,评议中要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二是坚持“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方法,要求专家充分依据材料的客观数据等事实,进行综合研判,确保评议的客观性;三是安排足够规模的专家和调查对象,保证结果的效度。本次共有13000多名同行专家、23万学生和15万用人单位联系人参与了主观评价。四是关注专家分布,学科声誉调查原则上每个参评单位都有一名专家参与,确保评估公平公正。

 

【近年来,以学术头衔、论文数量等来衡量学术水平的各种排名引起很多争议和批评。此次学科评估在衡量学术水平时,如何避免上述问题?】

 

以评促建,引导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学科评估的根本任务。对此,我们在评价指标和方法上做了专门设计。   

 

例如,此次评估摒弃了仅“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俗称“数帽子”)的片面做法。比如“长江学者”等头衔,不会自动换算成分值,而是由专家综合考虑教师水平、队伍结构、国际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价。在统计成果所属单位时也做了专门设计:成果按“产权单位”认定,不随人移,有助于抑制“抢帽子”等人才无序流动现象。   

 

同时,着力构建充分体现质量导向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克服唯论文数量和国外期刊的评价方式。除部分学科外,不再统计发表论文总数,以“代表性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合理把握中外期刊论文的综合评价,强化中国期刊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规定代表性论文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不断提高中国期刊影响力,鼓励优秀成果优先在中国期刊发表。   此外,本次评估还单独设置“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通过开放的“代表性案例”评价,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性发展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克服“一把尺”评价学科的弊端。  

 

【此次学科评估结果,不再像历次评估那样公布分数,而是改为“分档”形式公布结果,具体是怎样设计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采用按百分位进行分档的方式。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主要考虑是既保证较强的区分度,体现学科建设水平的实际变化,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知情需求,又淡化了分数和名次,有利于引导高校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中去。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苏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