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启程的“雪龙”,有了“上海牌”的“御寒神器”,或将用于“雪龙2号”

教育在线 2017-11-07 21:0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据透露,联合实验室还最新生产出200吨低温钢,用于“雪龙2号”船体的生产制造。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明日将启航第34次南极科考。这一次,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不仅队员们有足够用于御寒的衣物,科考船也有了自己的防寒神器——极地特种低温钢。由上海海事大学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20吨“上海牌”低温钢已用于本次“雪龙”号科考船的内部改造。

 

“此前,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海洋极端环境装备研发空白,成为了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长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尹衍升介绍,为补上这一短板,校企联合创建实验室,重点研究极寒、极深、极湿热、极远等4种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这一次极地特种低温钢的批量生产,实现了我国极地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将助力我国极地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升级。”

 

据了解,联合实验室主要对钢铁的低温冲击韧性进行了提高,“目前可承受在最低温为零下60度的环境中使用,科考船在南极的极端温度不会超过零下20度,因此可以保证航程中的安全。”联合实验室老师常雪婷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除了首次批量生产的20吨低温钢全部用于雪龙号内部改造外,跟着“雪龙”号一同上船的还有一些特种钢样品,它们被焊在船上、甲板上等进行随船试验,从南极考察返程后,科研人员会再次上船,查看这些特种钢的被撞击、被磨损、被腐蚀情况,或将用于“雪龙2号”。据透露,联合实验室还最新生产出200吨低温钢,用于“雪龙2号”船体的生产制造。

 

“现在我们的研究已经逐步小批量实现国产化,正在逐步地发展推广中,将为建造更多的极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质材料保障。”尹衍升表示,预计未来5至6年,后续破冰船及前往北极航行的船只将大规模使用中国制造来“御寒”。

 

题图:上海海事大学师生参与极地科考。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项建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